一枝一叶总关情——2014年沈阳市政协提案工作综述
关于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沈阳经济综合实力的建议,关于综合治理雾霾、倡导绿色出行、改善大气环境的建议、关于加强沈阳市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翻阅2014年沈阳市政协收到的委员提案,促发展、惠民生、献良策,从城市发展战略到百姓生活点滴,无不凝结着委员的心血和智慧。可以说,政协提案架起了党委、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连心桥”。
来自市政协的一组数据称:2014年,市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充分运用提案形式,积极建言献策,共提出提案670件,经审查立案564件。其中,团体提案和界别提案86件,委员提案478件。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把提案办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办理力度,提案建议得到充分采纳和落实,在推动全市深化改革、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为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所有提案已全部办复,已解决或采纳的454件,占80.5%;列入计划解决的66件,占11.7%;因政策或条件限制暂时难以解决,留作有关部门工作参考的44件,占7.8%。
紧扣中心助跨越
2014年,市政协紧扣市委中心工作和民生热点难点,通过专题协商会、对口协商会、委员视察和界别活动等多样化形式,汇聚力量,激发活力,从沈阳城市建设、优化产业机构、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入手,为沈阳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建言,提高了政协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围绕改革发展、经济科技方面的内容,沈阳市提出了116件提案。范存艳、刘海巍等委员提出的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沈阳经济综合实力等提案,有关建议被纳入正在编制的《沈阳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规划》中。戴卫东委员提出的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提案,为统筹推进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围绕生态环境、城建城管等方面的内容,农工党市委、崔萍、胡大伟、李晓东、赵红、马瑛及284名委员提出的综合治理雾霾、倡导绿色出行、改善大气环境的提案,得到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积极采纳,成立了蓝天工程指挥部和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深入实施“蓝天”工程,供热锅炉拆小并大、工业企业治理、城市抑尘等7项措施取得明显成效。民盟市委、刘哲丽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沈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提案,市环保局认真研究、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得到明显改善。
另外,民革市委提出了加强我市信用体系建设的提案,市发改委出台了《沈阳市失信黑名单企业惩戒联动办法》,建立了“失信企业黑名单”数据库,开展了数据采集工作。市工商联、市政协外事委提出的关于加快政社分开,培育社会组织创新管理等提案,市民政局在我市开展了直接登记试点工作,目前全市已有8家服务类社会组织直接进行了登记。
一系列颇具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推动沈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路线图上,留下了鲜明印记。
注重协商保质量
协商是提高提案办理质量和成效的关键环节之一。一年来,市政协以“提案质量年”活动为载体,坚持把提高提案质量作为提案工作的立足点,坚持把提案办理协商贯穿于提案工作的全过程,坚持创新提案工作方式,使提案质量、办理质量和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为保证提案工作质量,市政协首先在提案线索征集上下功夫,即通过向党政部门征集提案议题,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提案线索,形成了提案参考题目,印发全体提案者。其中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发展社会养老、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交通管理等一批民生问题成为提案者的重点选题,确保了所提提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体现民意。
在提案审查方面,市政协严格审查标准,不搞凡提必立,通过邀请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参与提案前置审查,提案委员会集中审查和现场咨询会等形式,强化了立案环节的协商,对内容重复或相近的23件提案进行并案处理,对内容空洞、建议不具体的75件不立案、30件撤案,从源头上严把提案质量关。
一直以来,市政协都把协商作为提案办理工作的必要环节。2014年,市政协会同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召开20余次办理协商会,实现了“提、办”双方交流互动,提高了提案办理层次、办理效率和办理质量。针对民建市委、市政协人资环委提出的加强公交行业建设等3件重点提案,市政协督办领导和市政府分管督办领导与提案者走进现场,进行面对面协商座谈,体现了提案高层互动、内容外延、深度交流、重点协商的特点,促进了重点提案的有效落实。针对一些委员重点关注办理难度较大的有关道路交通信号设置、为机动车驾驶员缴纳罚款提供便捷服务等6件民生类提案,分别召开了4次协商会,邀请提案者和相关部门参加,通过充分协商,达成了共识,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
突出重点惠民生
政协提案是委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的,充分体现政协委员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真实愿望,具有重要的资政价值。
张麓曾等24名卫生界委员提出的关于提高医疗损害赔偿审判效率、有效化解医患双方矛盾的提案,为沈阳市处理医患纠纷法律探索和完善第三方调解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丁武、王恩强等委员提出的提升沈阳市文明建设和软环境建设等提案,为沈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和软环境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4年,委员们围绕教文卫体、食品安全监管等提出很多提案被有关部门采纳。董雪峰、李坚委员提出的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完善沈阳市博物馆建设的提案,被市政府相关部门纳入“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工程”的内容。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林松等17位界别委员提出的针对沈阳市义务教育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的提案,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此外,去年委员们还围绕促进养老服务等民生方面内容提出提案113件。王垂杰、王俊山、李铁男、任卫东等委员提出的促进养老服务的提案,为沈阳市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提供了重要参考。民进市委、付彦明、刘波等委员提出的关于规范社区职能、加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的提案,被市政府纳入“2014年沈阳市为城乡群众办好12件实事”中。
思民之所忧,做民之所盼,解民之所难。在一个个提案中,政协委员真实反映群众愿望;在一次次视察中,政协委员真诚倾听群众呼声;在一件件实事办理中,政协委员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保持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政协事业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承载新使命,担当新任务,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召开在即,我们有理由相信,沈阳的政协事业将在新的征程上阔步前行!本版稿件由记者肖春苹采写
加强公交行业建设
●提案人:民建市委、市政协城建委
●提案内容:沈阳市公交运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硬件建设亟待改善,公交企业经营困难,驾驶员短缺,建议推进行业体制改革,确保公交企业健康发展,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公交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公交运力,不断提高公交出行吸引力,科学规划和调整沈阳市公交线网布局,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衔接,新开、调整线路的区域要向与铁路、航空、地铁、长途客运站等换乘枢纽站以及二、三环地区的公交空白区域设置和延伸,实现“零换乘”。
●办理情况:目前沈阳市已初步形成了公交市场改革和整合方案,整合完成后,公交集团将成为沈阳公共交通行业的主导,避免市场主体过多造成的公交服务集中于城市中心区等问题。在公交行业运力方面,目前沈阳市共有公交线路213条,共计配车5510台,早晚高峰配车在九成左右。由于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以及城市道路维修拥堵等原因,造成公交车实际运营效率降低,未来几年,沈阳市新增车辆中将有一部分用于加密现有干线公交线路的配车,解决市民反映的大车隔、乘车挤等问题。
提高医疗损害赔偿审判效率
●提案人:张麓曾等24人
●提案内容:医疗损害赔偿案件被法院视为处理民事案件三个老大难之中最棘手的案件,存在案件审理周期过长、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双轨并行难采信等问题。委员们建议,应建立“专家辅助人”人才库,扩大司法鉴定范围、简化鉴定程序、落实鉴定人出庭制度,颁布相关地方性法规或司法解释,建立并不断完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为患方提供医学专家和法律顾问团队援助,弥补患方在信息、知识、纠纷处理技巧上的不足,为医疗机构提供客观、公正的建议,减轻医疗机构处理医疗纠纷的负担。
●办理情况:市法院专家咨询团现有法学、医学等专家15名,有些专家已经在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尝试进行了协助定案、参与调解等,但目前专家数量还不多,要真正建立起“专家辅助人”人才库,还需要各部门积极向法院推荐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从事医学等相关专业的医学、法医学专业人士或具有医疗纠纷调解经验的专业人员。在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建设方面,目前沈阳市医疗纠纷调解服务中心已正式开始组建,该中心应为沈阳市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构。
治理雾霾还沈阳蓝天
●提案人:农工党市委
●提案内容:作为北方典型的大型工业城市,沈阳城市小气候恶化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急剧增加是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强化政府职责,建立雾霾监管体系和预警信息系统,综合治理污染源,建立大气排污动态调控系统,改善经济结构,优化城区及城市间区域环境和产业布局,推广清洁能源,控制主要雾霾污染源的排放量。
●办理情况:2014年,市政府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纳入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并明确了预警分级、信息发布、应急响应措施和应急保障等工作。在改善城区及城市间区域环境方面,目前沈阳市规划形成以“金廊、银带”为骨架的城市空间结构,通过加强主城及各副城间城市功能与交通组织的紧密联系和生态空间的隔离,实现城市空间的优化布局。今后将进一步调整重污染工业企业布局,提高进工业园区的环保门槛,还要充分考虑城市高层建筑物之间的气流通道,防治大气污染物流通扩散受阻。
完善地铁服务设施建设
●提案人:市台联
●提案内容:沈阳地铁已经运营两三年时间,在地铁标识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地铁标识,在地铁下车站台处自动扶梯两侧设立地铁出口与周边主要街路和建筑的示意图,在主干出口的闸口之前设置详细的出口方位和出口外所通往的路段及路段上的主要建筑,避免乘客出闸道后发现走错路;抓紧建设配套商业设施,在地铁通道建立报刊亭、微型书店等,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还可以建立简单餐饮店,方便上班族生活。
●办理情况:在地铁标识方面,在地铁车站通往站厅出站闸机两侧已设有信息栏,显示有出口信息和公交换乘线路情况。同时,沈阳地铁正在研究在站厅墙面上方增加出入口的辅助性导向信息,使乘客从站台到站厅的楼梯口位置即可看到出口信息。在地铁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目前,沈阳地铁经过调研国内其他城市地铁,谨慎选取了自动售货机、自动售纸机等自助类设备投放运营。此外,还与多家银行进行了洽谈,预计将来在车站内投放ATM等金融类自助类设备。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提案人:民盟沈阳市委员会
●提案内容:目前,沈阳市农村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建议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增强科技支撑,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研发力度,加大资金投入,着重完善农村环保资金投入机制,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完善基层环境管理体制,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的乡镇,要设立环保机构,配备人员。
●办理情况:为有效处理沈阳市农村垃圾,目前已在一市三县建成12座垃圾卫生填埋场,61个乡镇垃圾转运站,每村配备了一辆以上动力垃圾运输车。目前,沈阳市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了90%以上,在全省乃至东北地区位于前列。沈阳市还编制完成了《沈阳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11-2015》,各区县(市)政府和各相关部门按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建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体系,加强基层环保机构管理能力建设,提高环保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能力,使农村环境管理步入法制轨道。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提案人:民革沈阳市委员会
●提案内容:目前,沈阳市信用体系建设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完善信用立法,以政府诚信公示机制为手段,加快政府信用建设。应建立诚信监督考评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将相关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纳入政府联合征信系统,建立信用记录网络查询机制,将拒不执行法院判决、长期欠缴话费、网费、信用卡拖欠不还款等日常失信行为以及纳税不良记录等,均记入企业和个人征信综合系统。
●办理情况:2009年沈阳市就启动建设了市信用信息平台。目前,“沈阳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和“信用沈阳”门户网站已全面开通运行,初步完成全市企业征信系统基本数据库建设工作,并实现省市对接交换和共享。沈阳市还依法开设了市民查询窗口,即在初步实现了“查询主体通过沈阳市企业信用信息发布查询机构提供的查询途径查询企业信用信息”的基础上,力争2015年年底前,依托“信用沈阳”门户网站,依法公开信用信息,逐步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信用服务等功能,在市审批大厅设立查询窗口,方便市民查询。
编辑: zfw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