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年终回家 他吃了七两手擀面

13.02.2017  13:33

  王琪吃的是乾县特色小吃手擀浇汤面,每碗一两。

 

  元宵佳节,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流落印度54年的老兵王琪带着儿子、儿媳、孙女和一个女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故乡。

  54年,王致远时刻盼望着与三弟重逢。但是,和他拥抱在一起的,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投笔从戎的少年,不再是那个爱打篮球的大个子男孩。

  54年,那是半个世纪啊!虽然已是满头白发,但时间的隔阂,无法斩断手足的情谊。

  两位耄耋老人用相拥痛哭的方式来迎接这跨越半个世纪的重逢。

  “两个老人半世纪的心愿终于圆了。”在王琪入住的酒店内,王致远的女儿王小娟告诉记者,奶奶在世时,父亲就骗她说三叔还在部队。

  这一骗就骗了二十多年,直至奶奶去世都没有得到三叔的丝毫音信。“和三叔取得联系后,父亲又向三叔隐瞒了奶奶去世的消息,这一瞒,又是二十多年。你说他们容易吗?”王小娟说。

  12日,王琪没有再像往常一样,5点起床,锻炼个把小时,然后才开始一天的生活。

  “3天没怎么合眼,今天偷了个懒。”很明显,经过一晚的休息之后,王琪的精神状态很好,不再是镜头前那个一脸严肃的耄耋老人,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将近早晨9时,满桌的早餐已经备好。花卷、油条、包子、乾县锅盔……这些看似寻常的食物,但在流落印度54年的王琪还有家人们的眼中,却是稀缺之物。王琪站起来,面露微笑,用不太熟练的英语给儿子一家介绍食物的名字。

  王琪入住在天隆泾河湾商务酒店,行政总厨徐军告诉记者,王琪吃的正是乾县特色小吃手擀浇汤面,每碗一两,没有为了适应王琪老人专门改变材料,原汁原味,“可以看出来,老人吃得很香,一共吃了7碗。”此外,老人回乡第一餐还有乾县肉拌菜、咖喱炒饭、乾县油锅盔以及陕西的锅仔羊肉。

  酒店经理何铁东对记者表示,其实,早在去年九十月份,王琪的侄子王英军就开始与酒店接洽,但不确定什么时间能够回家。

  9日,王英军订下酒店,过渡期间将一直在酒店入住,预留了15间房间,还特别准备了花草植物。酒店已经告诉厨师随时都可以做手擀面。不过,除了手擀面,当然少不了乾县名小吃豆腐脑,在元宵节这天,更少不了汤圆。

  对话

  “收到家里的信,心里只有两个字——回国”

  这位流落他乡54年的老人在印度到底经历了些什么?如何在丛林里走失?如何在被逼供时仍然守住秘密?如何娶妻生子?

  被抓后说:不知道

  记者:中印战争期间,您具体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王琪:当时我是工兵,负责修路、修桥还有去掉路上的障碍之类的,好让后面的部队顺利通过。

  记者:既然是工兵,应该对周围的环境熟悉。那么,您是如何在中印边境走失的?之后又有些什么样的遭遇?

  王琪:1962年12月,战争结束。1963年1月1日,元旦放假休息,我去外面去转,走了很远,忘记了回去的路。2日还在森林里,3日的时候,听到了汽车的声音。因为战争已经结束,所以便凑近去看,发现是印度红十字会的。我请他们救我,把我送到中国的红十字会。当时就想红十字会是救人的,所以就上了车。但是,他们没有那么做,而且怕我喊叫,把我的嘴都绑起来了,不让说话。最后把我拉到了(印度)军队的一个防区。

  他们问我问题,我不回答。所以把我送进了(旁遮普的)监狱。其实,当时如果有个证件或者证明或许就能被送回国了,但走失时什么东西都没有带。

  记者:您因为“间谍罪”被捕,听您大哥王致远说,因为逼问,您的腿被打出了问题,是不是这样?当时他们都问了些什么?

  王琪:他们抓到我后,问我,你是做什么的,部队里有多少人、驻扎在哪个地方、配备什么样的武器。我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不知道。他们曾经给我强迫灌酒,好让我醉了说些东西出来。但是,喝醉以后,我睡了一觉。什么都没有回答。

   被关6年没有干过活

  记者:进监狱后,您有没有再被逼供?

  王琪:你也知道,监狱都不好。但是,没有让我干活,把我放进监狱就不管了,每天就是吃饭、休息,只是(住的地方)没有光线。吃完饭,就去监狱的广场上待着,晚上再被关回去。大家都用手抓着吃饭,我一开始不习惯,就用勺子。

  记者:1969年,印度军方为什么最后又把您释放了?释放以后又是怎么生存下来的,毕竟流落他乡、一无所有啊。

  王琪:他们的高级法院说,我已经被关六七年了,就释放了。但是一个官员说,你不能回国,也不能去其他国家,你要留在印度。但是我不属于印度,而且什么权利也没有,我说你把我留在哪儿都行。他们就派警察把我押送到中央邦附近的一个村子(蒂罗迪村),是铁矿区。蒂罗迪村位于一个铁矿山附近,印度政府的异己分子、中国士兵、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国的回归人员,都安置在这里。四周是湖泊和森林,出去的路被封死,一片荒凉。

  一开始,我在当地的一家面粉厂工作,最后,我给老板说,我要自己做,所以就在村里卖些粮食、油盐酱醋之类的东西。当地人都不敢明着帮助我,但是村里的人对我很好。

  记者:您现在会说三种语言,除了母语外,在那样的环境下,您是如何学会英语和印地语的?

  王琪:监狱里都说英语,出去了都说印地语。在监狱的六七年里,(遇到不懂的),我和警察、哨兵们坐在一起,指着自己的胳膊、水杯、茶,然后比划着手势问他们。

  而且,我和当地政府的一个工作人员学习了一个多月的英语,但是在面粉厂打工的时候,基本又忘掉了。出了监狱,都说印地语,所以慢慢地就学会了。

  在印度这些年,很多汉字都记不起了。但是印度有很多中国人,开饭馆的、修鞋的,牙医尤其多。只要见到了中国人,我就和他们要中文的书本,才慢慢记起来。

  “见到家里来信我哭了”

  记者:1986年,您怎么突然就有机会给家里人写信了?

  王琪:当时,中国和印度的关系变好一些。两个国家之间可以信件往来。所以,我去邮局给家里寄了信,寄出去一个月后,才收到家里的信。见到家里的来信,我哭了,更加想家,突然感觉回家有了希望,而且家人知道了我还活着。所以就放心了,心里只有两个字——回国。于是,向印度政府还有咱们大使馆提出,赶紧落实我回国。

  记者:您是怎么认识现在的妻子?有什么故事?

  王琪:当地人说,你一个人怎么生活。当时,我看上了当地的一个姑娘,但是不能见她。村子里的人就给我介绍。其实,我看不上那个姑娘,家里很穷,弟弟妹妹都很小。但是,介绍的人说,他也不强制,但是你一个人在这边,村子里的人不帮助你咋办。所以就结了婚(婚后,王琪与爱人养育了4名孩子,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但28岁的大儿子由于疾病不幸离世,王琪也因为爱子治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记者:54年了,您终于回到家乡,以后准备怎么安排?

  王琪:可以去印度也可以回国,两边都行。

  昨日,王琪一家并未回家祭扫,王琪家人称,先给老人理个发、泡泡澡,休息几天再回去,毕竟他长期生活在咸阳,曾经就读的高中和酒店只是一墙之隔。据红星新闻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
想发财动起歪脑筋 男子获刑
  从网上四处搜集下载淫秽视频存在网盘上,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