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民生幸福新乐章 ——全面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新进展述评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顺应人民心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一年以来,我国在医疗、教育、养老、就业、户籍等领域,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待的问题入手,推进改革。
近一年来,社会领域的最新改革进展,解决了一系列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百姓的许多“小目标”变成现实,奏响了民生幸福的新乐章。
抓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
罹患大病,常意味着会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在沈阳工作的刘磊(化名)曾查阅大量肺癌治疗材料,发现靶向药可能给肺癌晚期的父亲带来希望。不过,每月1万多元的药费,让他望而却步。2016年,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公布,两个品种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降价约一半。“这是不幸中的幸运。”刘磊说,父亲服用凯美纳差不多3个月,病情有所好转。
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国社会领域改革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推出系列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
脱贫攻坚,是补齐民生短板的重要一役。而没有持续的增收渠道,很难做到稳定脱贫。重庆南川区长坪村的贫困户吴伦寿没想到,当了一辈子农民,如今变成了合作社股东和工人,每年不仅有土地流转、务工收益,还有1000多元股权分红。
作为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于一体的特殊直辖市,重庆市以改革试点为突破口,探索建立股权收益扶贫、基金收益扶贫、信贷收益扶贫、资产收益扶贫、旅游收益扶贫等助农增收利益联结机制。截至目前,实施股权化改革的农业项目468个,部分项目开始分红,亩均分红200元以上。
中国的改革发展之路,是一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以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中国正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快步前进:
——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成为世界上减贫成效最明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2%,为近年来最低;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4%,普及程度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增长21.3%,去年全年资助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8400多万人次;
——2016年全国社保覆盖面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撰文指出,我国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开创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的新境界,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把民生疾苦放心头,把改革发展责任扛肩上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2016年4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时如此强调。
在这一指导思想的推动下,回眸“十三五”开局之年,社会事业改革在不同层面、各个领域渐次推开——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民法总则为“一老一小”构建着更为完善的社会监护体系,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教育改革保驾护航,反家庭暴力法让清官难断的“家务事”有了法律依据,慈善法则让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美德不必再蒙上“诈捐”“骗捐”的阴影。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对重点群体实施激励计划,带动城乡居民实现总体增收;一大批不必要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被取消,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和去产能中人员转岗创造着便利条件; 家庭医生走入寻常百姓家,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再停留于梦想之中。
民心所聚,皆是点滴之功。截至2016年底,20个省份相继出台文件,对本地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作出规划部署;北京、上海等城市积极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拓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渠道;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扶贫脱贫的“军令状”掷地有声,全年减少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的任务超额完成……
社会事业改革关乎民生、连接民心。近一年来,我国改革总体设计中有关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民众对民生领域改革期待的“小目标”,正逐渐变为现实。
改革进行到现在这个阶段,每一项改革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每一项社会事业改革所取得的进展中,我们不难体会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民生疾苦放在心头,把国家改革发展的责任勇敢地扛在肩上,砥砺前行。
一切为了人民,持续推进改革发展
2016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要抓难点、补短板,尚未推出的改革要加快突破推进,已经推出的改革要加快落实落地。
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再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冷暖始终是我国谋划改革发展的出发点。民之所望,改革所向。当前,各部门加速发力民生改革,力求从根本上破解民生难题、满足百姓需求。
——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4月8日,北京市3600多家医疗机构推行医药分开综合改革,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逐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国家发改委于近日作出部署,要求各级各类公立医院于今年9月底前全部取消药品加成。
——健全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当前,新兴经济业态蓬勃发展,新业态就业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也相应突出。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针对部分地区和行业群体在就业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
——提升对碧水蓝天的保护力度。近日,中央环保督察组分别公布了对北京、广东、湖北等地的环保督察情况,列出“问题清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等。
推进城镇化让更多打工者融入城市、切实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促进教育资源公平……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各项改革重点是弥补短板。
“2017年的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一条底线就是民生要稳,不论改革还是发展,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民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一项项民生部署旨在解百姓之忧,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