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幸福沈河 创新改革凝聚强劲发展势能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严冬时节,寒冷的气息在北方城市中弥漫。而在中国东北中心城市沈阳市的核心区——沈河区,人们的内心却如同九月的艳阳和晴空一样,通彻而从容。
认真领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省委书记李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四个着力”贯穿振兴发展始终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如冬雨洗礼,沈河区厘清了发展思路,坚定了发展信心。
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增长动力从哪里来?沈河区给出了答案: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更从改革中来。
谋定而后动。以“幸福沈河”建设为指引,改革创新成为驱动沈河发展的强大动力核心引擎。
振兴再出发,如今,沈河区已经打响了一场空前的全面深化改革、结构优化、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的决胜之战,踏上了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产业转型、振兴发展新路。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 发挥金融引领优势
为东北老工业基地 振兴发展提供金融引擎
沈河区人民政府区长曾波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模式。
沈河区作为全市的中心城区,我们牢牢抓住“金融”这个核心,紧紧扭住“金融”这个龙头,加速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积极开展国家优化金融生态改革试验,举全区之力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
经过不懈努力,我区管理的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工作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作为产业金融试验主要任务承载片区,多项试点政策纳入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积极参与沈阳申报争创辽宁省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中兴通讯集团共建金融云谷和金融信息安全云服务系统。成立中兴通讯(沈阳)金融研究院;世界级品牌银行——渣打银行开业运营;东北首家保理公司——亨汇商业保理(辽宁)有限公司、全省首家金融租赁公司——锦银金融租赁公司落户我区;全省首家法人民营银行——振兴银行正在筹建中;沈阳首家政府引导基金——中和文化创意产业基金开业运营等等。2015年,我区在11个方面填补了省市金融发展项目空白。目前我区集聚了辽宁乃至东北地区主要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要素市场,金融机构总量占沈阳市44.4%,存贷款余额分别占沈阳市35%和53%,金融产业税收贡献率达47.5%,单位面积金融贡献率稳居东北之首。
下一步,我区将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打造金融产业新优势,在推动金融中心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加速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快国家优化金融生态改革试验,申报全国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力争金融商贸开发区在晋升国家级上实现突破。承担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及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责任,争取获得更多先行先试权。健全与金融中心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加强与上级金融监管机构联动,完善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建设金融云谷和金融信息安全平台。
二是加速推进产业金融创新。拓宽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渠道,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深度融合。优先支持沈阳装备制造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支持辽宁股权交易中心开展股权众筹试点。启动电子商务金融创新试点和商业银行综合性经营试点。争取国家城市移动金融安全可信服务管理系统建设试点。推进民营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试点。
三是加速推进金融环境创新。按照“补短板、填空白”原则,引进新金融、新业态和新功能。鼓励银行、证券、保险及金融租赁、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小额再贷款等新型金融企业落户开发区。制定金融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金融人才引进政策,形成金融政策洼地。创新金融征信体系,建立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政府信用信息集中管理。
总之,我们的目标就是,努力将沈河区建设成为“立足辽沈、服务东北、辐射东北亚”的东北区域金融中心核心区,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沈河模式”谋划创新改革之路
改革是沈河区与生俱来的使命,创新是沈河区勇于前行的不竭动力。
多年来,沈河区始终致力于“建设新沈河、实现新跨越”,在对应的目标体系和发展格局下,沈河区工作的思路一脉相承,务实的劲头一以贯之,而且历届班子都非常注重打基础、抓长远,已经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了梯次储备和良性循环。
作为中心城区,沈河区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使其在新一轮东北振兴、沈阳市全面创新改革之路上成为先行者和受益者。雄厚的产业基础,金融、房地产、商贸流通及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独有的东北金融中心主体功能区的地位,让沈河区拥有了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
党的十八大以来,沈河区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理念,坚持以建设“幸福沈河”为目标,以谋求突破发展为引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推进从严治党为保障,突出抓好稳定增长、改善民生和依法治区等重点工作,全面加快“幸福沈河”建设进程。
思路决定出路。沈河区在思考自己未来的行动方向时,首先进行了顶层设计上的对接,将思想和工作定位在了新的形势要求之上。以改革创新为统领,以“四个全面”作为指导思想,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抓住全面创新改革这一难得机遇,强化聚焦创新、着眼改革的工作取向,推动区域实现发展动力的根本转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经济建设与发展双赢共进,努力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
可以说,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勇于实践,在顶层设计上体现与时俱进,用创新改革创造出更多“东北领先、全国一流”的“沈河模式”,是所有沈河人无怨无悔的选择和幸福的源泉所在。
“四则运算”夯筑创新改革之基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新常态下,转型升级、创新改革事关沈河区发展的长远大计,是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前提。
从区情和发展要求出发,沈河区提出的《全面创新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在全面论证、科学决策、务实推进的前提下,统筹上级改革部署与自身改革需求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金融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制度创新有机统一、协同发展,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创新改革模式,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面创新改革。
以“三大创新、六项改革”为核心,逐步形成“西部金融创新、中部商贸创新、东部科技创新”为主体的发展格局,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夯筑创新改革之基,推动沈河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做好“加法”
全面推进金融创新——对开发区创新体系进行再造和设计,真正建立起与完成国家优化金融生态改革试验和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历史任务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稳步推进商贸创新——依托“五爱智汇”、南塔阿里巴巴现有电商平台,积极发挥电子商务优势,支持各类实体商贸企业通过互联网展示、销售商品和服务。加强皇城地区改造顶层设计,实施五大工程,逐步形成以文带旅、以旅促商、以商养文的良好发展格局。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围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领域,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形成一批极具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群。
做好“乘法”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强化民生领域改革、稳步开展社会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文化领域改革、积极引领就业创业领域改革等6项改革,以改革获得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让群众共享创新发展成果。
做好“减法”和“除法”
围绕“两集中、两不出”目标,精概括简程序,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权力资源配置格局,务求为企服务不出中心、为民服务不出社区,努力实现管理职能集约化、服务群众零距离。构建“两中心五平台”并联审批电子政务运行体系。精简行政职权事项,对现有4613项(其中区政府本级为3131项)行政职权中的129项非行政审批许可事项和3822项行政处罚事项进行研究,按照用3-5年减少审批项目三分之一的目标要求,分批完成审批事项削减任务。同步清理归并行政处罚事项,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制约和消减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空间,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空间。
荣誉榜
改革创新
●沈河区被评为全国首批健康促进区试点区
●沈河区皇城功能区被评为“中国首批商旅文产业发展示范街区”
●五爱市场被评为“全国首批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
●沈河区再次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
●沈河区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沈河区被列为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家庭科学育儿试点区
●沈河区“救急难”全国试验区通过民政部验收
●沈河区通过民政部“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示范区”评估验收
●沈河区德育“小微成长工程”被教育部授予“全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案例”
探索实践奠定创新改革之业
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沈河区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尝试实施推进“双创”工作的“17条新政”。协调解决创业创新中面临的各种体制机制问题;加快推进中小微企业创新;加快实施创业优先战略;全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对重点群体的创业创新予以支持;设立创业就业资金补助;营造完善的创新创业环境,提高区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文化科技、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加大对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的扶持力度。
不断提升持续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整合创新资源,壮大创新主体,集聚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探索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创新发展成果惠及群众。预计到2017年,实现创新创业主体从小众到大众,从重点布局到全面建设、创新创业服务从硬件条件到软件服务的转变。全区“双创”载体达到10家,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以上。
聚焦创新,着眼改革,沈河区始终把“幸福沈河”建设看做是最大的工程,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是沈河人奋斗的目标。接下来,沈河区将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逐步探索家政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等电子商务面向社区的定制化服务。通过“96125”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动各类民生信息服务向街道、社区延伸,基本实现社区居民“吃、住、行、游、购、娱、健”等生活要素的信息化,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生活智能、环境宜居的社区生活新业态基本形成。
新一轮振兴的新动能在不断积蓄、不断释放,沈河区正以建设“幸福沈河”这一目标为引领走向全新的未来!
搭建三大平台
提高服务效能
自2014年始,沈河区搭建了市民公共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三大平台,全力推进简政放权,释放更多市场活力,让政府回归服务本位,以改革创新集聚变革的内生力量。
沈河区市民公共服务中心——将覆盖全区70余个职能部门的300余项民生服务项目纳入其中,在市“96123”业务指导下,叫响了“96125有事找政府”的服务口号,安排2700万元专项资金,推行“先处置,后确权,再追责”工作新举措,解决一大批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点滴事、突发事、琐碎事、难心事,“先予处置”工作模式在全市推广。今年截至目前,市民公共服务平台采集解决民生问题10.9万件,群众满意率96.5%。同时,全国各地有60多批省、市考察团到中心学习考察。国家住建部领导和专家三次视察中心,对平台建设给予高度评价。
沈河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整合卫生应急处理、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计生服务等医疗资源,沈河区打造了东北首家区域性综合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区卫生局对各专业中心及下属的12个分中心实施统一管理,在日常工作中步调一致,信息互通,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以迅速做出反应。今年以来,大厅各窗口共开展法律法规咨询2030次(去年同期1470次),发放服务人员健康证21613人(去年同期16036人)。引进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自主开发的“主动健康100分”科学评价体系,打造了“主动健康,自我管理”慢病防治新模式。同时,精防工作沈河经验已在全省推广。
沈河区政务服务中心——按照全省示范、东北领先、全国一流标准,新建了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能监察等功能于一体的政务服务中心平台。该中心于今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是集中办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及面向百姓办理服务事项的专门机构。中心集合了全区31个审批职能部门,共有审批服务窗口142个,办理区级层面所有的200项行政审批事项和106项公共服务事项,有效解决了市民85%的公共服务办事需求和企业95%的生产经营办事需求。
皇城胡同里的烤猪蹄女孩
“我要在中街的胡同里,把烤猪蹄当做一生的事业来做!”在中街皇城头条胡同辽宁历程餐饮的办公区,虽身在寒冬腊月里的北风中,记者感受到的却是孙丽丽和她的团队春一样的温暖、夏一样的热情。
相信这一年,通过互联网和沈阳市一场又一场的“双创”典型报告会,许多人都认识了一个烤猪蹄成功创业的普通女孩孙丽丽。
今年28岁的她,老家在辽宁绥中的一个小山村。大学毕业后,她和男友付成选择留沈就业。2014年,二人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凑够了4.8万元代理费,获得了烤猪蹄沈阳区域代理。
“为什么会选择当时正在兴建的皇城胡同创业?”对于记者的提问,孙丽丽特别坦诚地回答:“我特别看好皇城、特别看好皇城的胡同!”别看孙丽丽不是本地人,可她对沈城的一些商圈却如数家珍。创业之初,他们连续一个多月进行了实地蹲点调查。“这里每到夜晚,都是沈城人气最火的地方。”“外地人和沈阳人都喜欢这里。”当然,孙丽丽说最终让她和爱人下定决心的还是始于去年年底的皇城区域的胡同改造工程。
皇城的改造坚持尊重历史、修旧如旧、整旧如故的原则。人们没有看到大破大建的工程,反而看到了还原旧貌的历史文化韵味和风格。人们没有看到越来越拥堵的车辆和人流,反而看到了越来越有序的整体环境和氛围。更为重要的是,孙丽丽说,在皇城她更能感受到传承自历史的、努力拼搏的商界创业精神。
孙丽丽的选择没有错。开业当天,小小的摊位一天卖出去600多份烤猪蹄!她和爱人从上午9时一直忙到晚上9时!此后的近一年时间里,孙丽丽的烤猪蹄店就扩张到了105家,创造了百万元的利润。
出名以后的孙丽丽选择继续在皇城扎根。今年7月,她成立了历程餐饮公司,致力于帮助普通人创业成功。
随着皇城改造工程的延续,孙丽丽也计划将胡同内的店面进行升级改造。明年,她和公司将全力发展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加盟店,把源自皇城胡同的烤猪蹄做大做强。
编辑: zfw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