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沈阳将给社区带来六大变化
幸福沈阳如何共同缔造?在这个过程中,居民生活、社区服务将发生哪些变化?
昨日,沈阳市召开全面推进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行动动员部署大会,清晰阐述了其内涵和指导思路。
幸福沈阳共同缔造的基础在社区。作为城市最基础的社会治理单元,未来社区的职能、权力、管理模式、考核方式、资源平台将发生一系列变化。
【变化一】减轻社区负担 创新考核方式
社区的准入事项将减少。制定社区准入事项清单,全面清理面向社区组织的协办任务、工作会议、材料报表和评比达标表彰,切实减轻社区负担。
创新社区考核方式。制定以社区居民群众满意度为主要评价标准的社区考核办法,实行一次性综合考评,相关部门共享考评成果。取消对城乡社区的“一票否决”事项,各级各部门不得以是否设置相关工作机构、悬挂牌匾作为考核社区工作的依据。
沈阳市民政局主要负责人在大会上表示,在已明确的自治事项、协助政府服务事项清单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梳理台账、盖章证明事项、检查评比达标“三个清单”,为社区减负。整合政府资源,逐步将涉及百姓的服务项目下沉到社区。调整社区考核方案,把工作重心引向居民协商共治。
【变化二】将向社区投放更多资源和平台
权力将进一步下放。建立公共管理重心下移和便民服务事项下沉的机制,让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服务群众。建立市、区县(市)、街道(乡镇)逐级权力下放机制,将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缩小政府服务半径,加快形成“两减三加一评”(基层和程序做减法,素质、服务和平台做加法,群众考评)的社区(村)便民服务模式。
社区服务职能将增强。推进社区行政职能向街道(乡镇)回归,厘清政府职责与居民自治边界,采取“费随事转”等方式,强化社区在劳动就业、救助福利、卫生计生、科普教育、文化体育、环境保护、法律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供给。
【变化三】对于房前屋后的事 居民更有话语权
幸福沈阳共同缔造是以群众身边的小事、房前屋后的实事、社区环境的美化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项目为载体,广泛征求社区居民意见,集思广益,统筹确定,吸引群众参与项目的决策、建设和管理,让群众有意愿、有平台、有途径参与社区各项事务。
【变化四】加强社区配套设施 办事更智能
设立街道(乡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社区(村)便民服务代办点,促进公共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多渠道解决社区公共用房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和社区警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文体活动场所、日间照料中心等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结合智慧沈阳建设,构筑社区管理、公共服务及互动交流为一体的信息化应用平台,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门式”公共服务。
积极打造网上和实体办事大厅“线上线下、虚实一体”的政务服务平台,建立快捷高效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切实提升社区便民服务的效率。
【变化五】进一步扩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范围
进一步扩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范围,将城市流动人口、农村留守人员等困难和特殊群体纳入服务对象,推动居家养老、残疾人关爱、社区矫正、医疗卫生、心理援助、法律顾问等社区服务事项实施政府采购。推动专业社工服务进社区。完善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机制,鼓励有专业能力的社会组织在文化教育、环境美化、技术服务、劳动就业等方面承接政府购买服务。
【变化六】鼓励社区搞活动 经费实行以奖代补
积极为居民提供和拓展活动空间,搭建公共活动平台,对活动经费实行“以奖代补”。鼓励社区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娱乐活动、家庭亲子活动,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
制定公共事物(务)认捐认管办法,推行公共空间、公共社区、公共活动、公益项目等认捐认管,发动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积极参与,营造全民参与公共管理的良好氛围。
新闻延伸
在街道社区探索理事会管理模式
相关指导意见指出,沈阳将探索理事会管理模式,在街道(乡镇)成立乡贤理事会,由老干部、老党员和有影响力的乡贤组成;在村和自然村,成立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由本村有威望的长者、能人组成; 在城市小区,选择各方面有代表性又热心公共事务的人士,成立居民理事会等组织,参与小区治理。建立街道(乡镇)、社区同驻共建理事会、社企同驻共建理事会、工作坊等各种类型的组织平台,吸纳辖区内企业、各种组织力量参与共同缔造,创新社区治理。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兰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