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养老社区”生活心理全照料

05.01.2016  18:51

  多位沈阳市政协委员关注沈阳市民养老的问题,建议建设“养老社区”,对老年人生活、物资、心理全照料。

  沈阳养老床位缺口1.8-2.6万张护理员需求20万人

  政协委员吴韶君介绍,目前,沈阳每千名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床位21.9张,按照国家社会养老床位数每千名老人35-40张的标准,2014年末沈阳需要养老床位5.3-6.1万张,而2014年末沈阳城乡共有养老机构159家,床位数仅为3.5万张,实际缺口额为1.8-2.6万张,缺口率为34%-43%。

  与此同时,沈阳专业护理人员也严重短缺。按照国际公认标准,失能老人与护理员的配备比是3:1。我国一般规定生活自理的配备比不低于10:1,半自理的配备比不低于5:1,全护理的配备比不低于3:1。

  目前,沈阳失能、半失能老人占老人总数近20%,约为30万人,按失能、半失能4:1计算,需要护理人员数约7.5万人;自理老人按10:1标准,需要护理员12万人。这样沈阳老人实际需要护理人员约19.5万人。而沈阳从事老年人护理服务人员(含无职业资格证人员)只有2000-3000人,供需比例严重失衡。

  “养老社区”更重心理情感

  应对老龄化日趋严重的问题,政协委员文增柱建议,沈阳应建设“养老社区”,为社区内的老年人从生活、物资、心理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照料。

  所谓“养老社区”也可称为“老年社区”,就是以5公里为半径规划一个老年人生活的社区,里面包含医院、养生机构、中小型专业医疗设施和专业老年照护服务等多个项目,是集合了居住、商业服务、度假疗养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社区。

  “养老社区”可以为老人提供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等多种形式,为他们送饭送菜、修理家电、上门看病,同时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娱乐、社交的场所。

  文增柱委员认为,养老社区与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相比,更注重对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使老年人过上正常化的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在养老社区的建设上,主要可由政府统筹、政府投资、机构投资等方式实现。

  相关建议

  医疗机构可转型为老年护理院

  吴韶君委员建议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对城市过剩的公立医疗资源进行整合、调整,直接转型为因病托老机构和老年护理院,同时在有条件的专业医院开设老年病床。目前沈阳已有6家专业医院设有2150张老年病床。

  同时,还可以在有条件的养老院内设医疗机构,联合建立具有医疗服务功能的养护中心;或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医养结合新型社区。

  同时,建议将养老护理员纳入社会公益岗位范畴,为养老护理员设立政府特殊岗位津贴,提升养老护理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确保人才“留得住”。

  建议设立强制性护理康复险

  截至2015年7月,沈阳市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已实现了“11连涨”,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大幅提高,2015年为26172元,比2008年增长了2.35倍,老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有较大的改善。

  政协委员吴韶君建议设立强制性护理康复险,调整康复护理相关医疗服务价格。医保基金可采取按床日、单病种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选择。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李那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
想发财动起歪脑筋 男子获刑
  从网上四处搜集下载淫秽视频存在网盘上,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