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驻村扶贫扶起一片新天地
建平山村之穷,穷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土地贫瘠。要想靠自身解决问题,脱贫谈何容易?
如何实现缺啥补啥穷村大变样?如何实现产村相融,贫困户家门口摘“穷帽”?省、市、县驻村工作队给出的答案是:聚焦精力、投入财力、借助外力、内生动力、激发活力,“五力齐发”打一场驻村扶贫攻坚战。
2014年由省委组织部牵头的省直18家单位、市直14家单位、县直48家单位向建平县贫困村派驻了80个驻村工作队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在全县各驻村工作队拉练总结会上,副县长王福来说:“各选派单位的主要领导认真研究,部署落实驻村工作,并深入贫困村调查研究,指导制定帮扶规划,确定帮扶项目,落实帮扶措施。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收到了阶段性成果,助推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民生为先情暖心间———唠唠村里的变化
金秋时节,漫步在建平县朱碌科镇二道河子村,宽敞平坦的村路,新建的文化广场,翻修一新的村部……这些,在傍晚的余晖照耀下树影婆娑,很难把它与贫困村联系到一起。
以前二道河子村是个出了名的贫困村,别说发展,外债欠了一大堆。
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驻村伊始,积极与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座谈,全面入户走访调研,结合村情民意,确立了驻村帮扶三年规划。省委组织部领导也多次专程到二道河子村进行调研,帮助完善驻村工作基本思路,制定帮扶规划,解决实际问题:一年时间,对村内主要道路环境进行整治、新建文化活动广场3处、修建了村屯道路4.5公里、帮助该村化解债务、走访贫困户、更新村部办公设备……目前,省委组织部已为二道河子村落实项目资金246.5万元。
每当夜幕降临,榆树林子镇北房申村的文化广场上跳舞的、扭秧歌的,人头攒动非常热闹。以前这个村环境脏、乱、差,人们闲时根本就没有个呆的地方。朝阳市委统战部驻北房申村工作队协调资金10万元、水泥320吨,建设了长380米、宽9米的文明一条街,美化了村容村貌。铺设2500平方米彩砖广场,建设50平方米露天戏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另外,工作队协调有关部门为4个村民组打灌溉井12眼,协调财政项目铺设公路1.2公里,解决了农副产品运出难问题。
“帮钱帮物,更要帮建个好支部。”这是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队长李佩民经常说的一句话。今年4月份省委组织部领导专程赴建平万寿街道、榆树林子镇、朱碌科镇二道河子村、县杂粮园区就基层党建、基层党建指导站构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专题调研。领导们详细了解了各贫困村班子结构、党员队伍、产业发展等情况,提出了具体要求。
“以前的村部,外面下雨里面漏,窗户还直透风。建平县检察院驻村工作队进驻村里后,党支部凝聚力提高了,班子更团结了。”大拉罕沟村村书记宋云鹏说。建平县检察院驻村工作队帮助协调资金,对原村部室内结构进行了彻底改造,帮助村里打了1眼井,解决了周围80多户旱天人畜饮水问题。他们修建文化广场,并安装了健身器材,平整村部广场进行了彩砖硬化,把四围院墙作为文化宣传阵地,增强了村民爱家乡,建设美丽新农村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截至目前,由省委组织部牵头的省直18家单位协调和投入资金2752.3万元,市直14家单位协调和投入资金890万元,县直48家单位协调帮扶资金及物资折款总计2830万元。
修路、打井、建村部;整坝、造地、安路灯……凭借着驻村工作队的真情帮扶,如今建平县的贫困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立足长远重在“造血”———算算农民的收入
面貌改变还不够,关键要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如何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产村相融铺设了一条通达的致富路。
辽宁省经济合作局驻村工作队队员王志刚建了一个QQ群,名叫“建平县发家致富群”。工作队通过这个群成功促成西柳服装企业家与本村村民在炮手营子村合作建立了“昌尔森”服装厂,总投资150万元左右,既盘活了闲置的资金资源,又为50多名农村留守妇女及女青年解决了就业问题。厂长祝国春说:“企业现在的活干不过来,想进一步扩大生产,让更多的村民到这里就业,能干的妇女每月最高收入达3000元。”
修路、建村部、发展致富项目……说起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当地的百姓都说:“我们就是一家人。”
二道河子村原来有30户养驴,主要是为了种地,随着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些养驴户都觉得养驴没啥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帮助该村争取到市级扶贫示范村,协调资金50万元,用于发展养殖产业。目前,该村养驴户159户,羊、驴存栏量已分别达到600只、300头。村书记孟庆军家就养了4头驴,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驴身全是宝,哪都值钱,一个驴驹养一个月就能卖900元,养到一年能挣8000元。”
都说八家农场攀上了一门“好亲戚”,省农垦局给农场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好处,路过八家农场尧都地村,新村部的对面就是一排烤烟房。去年7月农垦局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进驻到八家农场尧都地村,他们除了努力改善村屯环境外,还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主。尧都地村834口人,村民50%都种植烤烟,据村主任王恩介绍,该村有20多个烤烟大户,每户有20亩地,每亩地净利润是3000元,更主要的是整个生产过程中,栽烟、掐尖、打底叶、除草、打烟、挑烟等雇工,一年该村就解决就业近600人。仅打烟、挑烟2个月,每人就能挣8000元。省农垦局请来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对农场农民的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还带领60人外出参观考察,逐步提高他们科技致富的本领。
一桩桩、一件件,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建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显通说:“建平县80个驻村工作队在困难群众‘最盼’上下工夫,在‘最急’上赶速度,从政策资金、产业项目和致富本领上为困难群众‘授渔’,使他们早日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