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花园国家绝非朝夕之功
同时,新加坡也是以管理严格而闻名全球的国家。然而,严管只是一种手段,教育才是治本良策。新加坡环保正是以教育为先的方式,培养了国民的环境意识。环境教育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了,分年级分阶段,民众环境教育与学生环境教育同步进行。
环境教育吸引民众
新加坡环保部为了使国家环境教育得以落实,与社会基层组织密切合作,鼓励各社区参与各种环境教育活动。新加坡凡是公益活动,如开展清洁与绿化周时,都是环保部出面让社会各阶层的团体、组织、工商机构、学校、青年组织和社区基层组织参与和献计献策,通过社会群体的力量,使活动办得丰富多彩,深得人心,使市民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在新加坡独立(1965年8月9日独立)之初,新加坡的环境状况也是不尽人意的,当时环境和绿化都很差,经济也不发达。
为此,新加坡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将环境教育视为民众终生教育,注重从娃娃抓起,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自1990年以来,新加坡每年都开展“清洁绿化周”活动,推动环保团体、学校与公司参与环境保护。通过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使环境保护成为新加坡人的共同理念。
设立环保培训中心是环境教育一个实质性的举措,这所正规的环境教育机构曾为环保部人员提供教育课程,包括:环境学、工程、管理、公共卫生和环保技术发展等。同时也为一般的公众和环保人员提供培训。
环境管理法制化
新加坡的优美环境还得益于完备的环境立法和严厉的环境执法。新加坡法制之严厉举世闻名,其环境法制也不例外。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环境法制并不是西方发达国家法制的简单移植,而是巧妙结合了传统儒家文化与新加坡华人传统文化。
对于一些破坏公共环境者,其法律让他们穿上书有“垃圾虫”字样的黄色夹克衫,去东海岸清扫大马路,使受罚者深受其辱,这还不算,最令劳改者难堪和难忘的是拍照和登报。没人愿意让熟人和家人在报上“垃圾虫”的姓名和照片中看到自己。而这种处罚在好面子的华人中造成的威慑力是其他处罚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完全法制化的环境管理,成为新加坡环境保护最重要的经验。新加坡是教育为先,严惩为辅,这是新加坡国家清洁的根本保证。
环保设施完善
为了新加坡的百年大计,国家在民众看不到的,又是与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环境基础建设和能源使用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新加坡虽小,土地面积仅718平方公里,但污水收集管网总长达3200多公里,全国建设了100多座污水泵站和6个大型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工业污水110多万吨,城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都做到全部集中收集处理、达标排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成为可饮用的新生水,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距离新加坡5公里以外的外海,新加坡实行“全民水源”政策,并出台“四大水喉”计划,即收集天然降水、从马来西亚进口水、新生水和淡化海水,保证了符合标准的高质量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新生水”的开发和利用是新加坡缓解水资源紧缺的主要措施。
全国共建4家垃圾焚烧厂,日焚烧处理工业废弃物及生活垃圾6877吨,并将焚烧厂生产的热量发电。另外,还在外岛实马高岛上建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废渣填埋场,主要填埋来自新加坡本岛焚化厂的灰烬,总投资折合约人民币30亿元,可供整个国家工业废渣和焚烧厂废渣50年的填埋,无论是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还是投入运营,实马高垃圾处理场都十分重视自然环境和生态物种的保护。
环境及水资源部下辖环境局要求,当垃圾填到一定高度时,在上面铺沙种草,栽种植物。岛上阳光充沛、周围海水清澈,拥有大片绿林空地,吸引着不少动物栖息和生长。政府在岛上设立亭子、告示牌等,吸引和鼓励人们到岛上进行休闲活动。新加坡工业和民用燃料如今都用天然气和电,有效控制和减少了大气污染。
通过多年来的环境教育,新加坡政府和民众环境保护意识普遍提高,有效控制和减少污染,青山、碧水、蓝天、绿地,整个城市清洁干净。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国家重视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