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市府广场改名盛京文化广场

20.05.2016  11:04

  本报讯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康馨月 李那报道 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提出将市府广场改名为盛京文化广场的建议。5月9日,沈阳市民政局邀请部分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召开专题座谈会,就该建议进行了座谈。

  人大代表认为,市府广场是沈阳的重要地标建筑,体现了沈阳城市文化和形象,但随着市政府搬迁至浑南区,“市府广场”的名称是否继续延用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沈阳市民政局表示,为切实做好人大建议的办复工作,在分别征得市府广场所在地沈河区政府、项目建设管理部门市建委及市文广局意见的基础上,5月9日又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邀请部分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领导,就代表提出的建议进行座谈交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来自辽宁省社会科学院、辽宁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地名》杂志社、市人大、市民进、市文广局、沈河区政府办以及提出建议的人大代表等相关人员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专家们从“市府广场”名称的来历、历史沿革、公众的认可度、社会影响等多角度因素,对更名的利弊、将给市民出行带来的影响以及更名的成本等多方面情况进行了研究论证。

  同时,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市府广场是沈阳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是否改名也不能一家做决定,需要各方面专家、学者共同探讨。

  专家观点

  该不该改要看改名是否名副其实

  辽宁社科院哲学所所长张思宁针对人大代表关于市府广场改名为盛京文化广场的建议发表个人意见,她认为更名不更名都各有利弊。

  张思宁认为,“市府广场”是一个地标性的名字,“虽然现在市政府搬走了,但是这个名字代表了一个城市建设的历程,代表了沉淀下来的城市历史。”提起这个名字这个地方,总能讲出娓娓道来的故事,翻开城市的记忆。

  同时这也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叫法,如果改名了,市民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比如地铁站的名字改不改,打车到市府广场时司机和乘客之间能不能接受新地名等。

  张思宁说,如果更名同样也会代表一个城市建设的新里程,不少老地名都随着城市的建设消失了,新地名将会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新一页。不过如果改名,还要看这个名字改的是否名副其实。

  “主要看这个广场是不是真的能体现出盛京的文化,在广场上有没有能承载这个名字内涵的地标建筑这很重要。”如果在这个广场上真能体现出盛京文化,让人们有认同感,那么这个新地标名字就改得很有意义,代表了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新闻链接

  市府广场已有近70年历史

  据民俗专家齐守成介绍,市府广场最初只是一片空地,1907年马车铁道在这里设站。京奉铁路修建后,1911年在此设京奉新站,并形成站前广场。解放后,由于沈阳市人民政府设在广场西侧,所以称广场为“市府广场”,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已经有近70年的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