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要在平衡中突出“稳增长、稳投资”
国家统计局4月15日发布2015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主要数据,经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40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经济学家张其佐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一季度7%的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表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在加大,但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就业和民生的影响有限、可控。随着落实中央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通缩”等政策措施所产生的叠加效应,预计二季度经济可以基本企稳,增速可回升到7.2%左右,三四季度经济稳步回升,全年7%左右的预期经济增长目标可以实现。
张其佐分析,造成当前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是投资增速回落过大、过快:从国际上看,压力来自全球经济复苏动力疲弱。从国内来看,在外需回升乏力、消费稳中偏弱的状态下,投资增速回落过大、过快是造成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主要原因。而造成投资增速下滑过快的原因:一是工业领域和房地产领域行业均出现“产能双过剩”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二者“一荣共荣,一损俱损”。二是政府投资能力在下降。三是新的增长点尤其是重大科技创新还没有形成大规模产业化浪潮。
张其佐认为,当前政策的着力点和首要任务无疑要围绕“在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中更加突出稳增长稳投资”,阻止经济惯性下滑,从而为提质增效和调结构转方式打下坚实基础。稳增长稳投资是解决当下问题,调结构是解决长远的问题,必须注意稳住速度,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如果当下的问题解决不好,解决长远问题也就无从谈起。没有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一切都是空谈。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是不要经济增长速度,而是要有实现比较充分就业的增长速度,要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资源配置效率为支撑的增长速度,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所在,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应保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特别是要注意控制投资增速过度下滑,发挥合理和有效投资对阻止经济下滑具有关键作用。
国家发改委最近及时提出“七大工程包”和“六大消费工程”作为加大投资的组合拳,几乎包括了主要稳增长领域,既是阻止经济下滑的果断科学决策,也是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平衡的重大举措。值得关注的是,发改委推出的投资组合拳,都是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报务的“双引擎”等稳增长调结构的有力举措,既可释放巨大内需潜力,还将为未来形成一个良性经济结构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明确了“投什么、谁来投、怎么投”等难题。
“投什么”:主要是补短板、调结构,以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
“谁来投”:就是用占整个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到1%的政府投资来撬动社会和民间投资,解决了一个“谁来投”的改革投融资体制问题。
而“怎么投”:实际上就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加强合作即通常作为PPP的方式来推动合作。
由此可以看出,这次推出的投资组合拳它与过去以政府作为投资主体显然不一样,既发挥了市场在投资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又充分发挥了政府的引导作用。
值得赞赏的是,这次投资组合拳是“巧刺激”而不是“强刺激”。因为政府必须拿出一些现金流比较充裕又有稳定回报预期的好项目,让社会民间资本来做。同时,政府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基金、社保、保险、信贷、社会上的各种投资基金和投资公司加强合作,共同来扩大投资的规模,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总之,“投资组合拳”充分考虑了在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中突出“稳增长稳投资”,可以避免重复投资、低效率投资。也是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的大胆探索。在这个战略举措的作用下,可以大幅提高投资增速,对今年经济进一步回暖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将起着重要支撑。
面对经济逼近经济区间“下限”的新形势,宏观政策要向社会释放“在稳增长调结构的平衡中突出稳增长稳投资”的明确信号。要采取更有力度的财政政策,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和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通过基建对冲投资增速下行。要及时发出稳健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紧中有松、结构性放松、向适度宽松靠近一些”的信号,可以考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做到“既要防止经济惯性下滑,又要防止强刺激大放水”,从而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