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鲅鱼圈彩霞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大爱无疆,有钱没钱都看病"
2015年9月20日,是营口市鲅鱼圈彩霞社区残疾人的节日,因为“彩霞社区残疾人康复站”终于在锣鼓秧歌和鞭炮中启动了,广大残疾人和居民兴奋的欢呼雀跃,而这一切多亏富有爱心,热心残疾人事业的彩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法人中医杨凤明大夫。
46岁的杨大夫中等身材,精明强干,精湛的医术和扶贫帮困的美誉远近闻名,被居民所传诵。他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有钱没钱都看病”。他极赋同情心,视患者为兄弟姐妹,平时乐善好施,慷慨助人。一年多来为孤寡老人,低保户,残疾人减免药费,医疗等费用达几万元。
去年11月末的一天,天上飘着淅淅沥沥的雪花,初冬季节显得格外寒冷。有位老太太拄着一只四条腿的小板凳,弓着腰,艰难的一步一挪从他卫生服务站门前经过,他急忙推门走上前,关切的询问身体是怎么回事。原来所谓的老太太叫杜桂琴,是辖区居民,其实还不到60岁,因为被双下肢多年的骨质增生和滑膜炎折磨的变得憔悴和苍老。由于家庭不少外债,生活困难,得病几年,一直没有条件进行系统的治疗,只是断断续续的看过几次医生。
现在每当有人惊异的问她怎么象换了一个人似的时,她都会禁不住热泪盈框对人说:杨大夫是她的救命恩人,不是他,自己恐怕就绝望了,是杨大夫让她重获新生。
杨大夫自己曾说过:自己也是从苦孩子走过来的,他知道和理解没钱的滋味,更知道没钱看病时的绝望,所以,自己从学医到走入社会行医就给自己定了一条“潜规则”,那就是“有钱没钱都看病”。他说自己就是个普通的中医大夫,没什么大能耐,治不了国,也定不了邦,但自己有医术,可以为人治病,只要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自己也就心安理得了。
杨风明大夫说的好,做的也好。在日常行医中,他很关注残疾人的冷暖,他明白残疾人相对健康人更困难,他也理解残疾人也有人格,从他行医多年的经验更懂得一些残疾人希望得到帮助,却往往又羞于张
杨大夫不仅关注残疾人这个困难群体,也格外关注辖区里残疾人的康复事业。在社区进行的经济普查工作中,通过和社区领导的闲聊,知道了自己所在的彩霞社区属于鲅鱼圈的老社区,基础差,底子薄,办公场所自身严重不足,本应该启动“残疾人康复站”,但是,暂时没有能力启动的实际情况后,他陷入了沉思。想到经自己治疗的脑血栓患者和其他治疗后需要康复的残疾人患者,因为没有一个进行康复性的锻炼场所,直接影响到了这个群体的康复,他心情沉重,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于是,他委婉的把想帮助社区把“残疾人康复站”启动起来的想法和妻子说了,希望得到妻子的支持。20多年的夫妻,妻子自然知道他的性格,只要他想做的事,谁也拦不住,何况是行善积德的事,自然满足了他的心愿。
杨风明大夫主动找到社区领导,把自己想帮助社区把“残疾人康复站”启动起来的想法和社区领导说了。社区领导非常高兴,也表示感谢他想为社区做贡献的心意,并详细介绍了残联可以免费提供康复器材等相关政策。
了解到这些情况,杨风明更坚定了启动“残疾人康复站”的想法。他是个雷厉风行性格的人,决定了就认真的实施起来。投资三万多元,不到半个月,就租好了房子,经过简单的装修,购置了一些办公用品,残联又送来一些康复器材,就这样“鲅鱼圈区彩霞社区残疾人康复站”终于在锣鼓秧歌和鞭炮声中启动了,不仅帮助社区完善了服务体系,填补了社区管理的空白,也满足了广大残疾人和社区居民的康复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