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年增30%彰显“金普加速度”

07.12.2016  11:18

  12月4日,周日。大连金普新区东北六街和淮河西路交叉路口,一片略显陈旧的工业厂房之间,矗立着一栋四层小楼,门口一个高约3米、双臂张开的机器人在俯视着南来北往的路人。

  这栋楼的主人是大连镨华众创发展有限公司,由金普新区6位企业家以众筹的形式成立,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医药领域打造新型科技服务企业。公司包含两部分:一楼是镨华为道创意餐饮,其余3层属于大连市第一个工业孵化器——镨华·聚创工场。

  坐在装潢雅致的餐厅里,镨华·聚创工场项目部经理蔡明详细地回答着访客的问题,“我们这儿第一年房租免费,第二年起每天每平方米缴六毛钱,一年4000块钱左右”。

  帮助创客落户镨华·聚创工场是蔡明的一项主要工作。在他眼里,如果把镨华·聚创工场比作母鸡,把孵化器中的企业比作母鸡下的蛋,当初这个母鸡诞生的过程用了一个月,如今“母鸡产蛋”的过程则只需几天甚至一天,而金普新区不断先行先试优化市场环境,则是产生这一变量的决定性因素。

  蔡明去年6月开始为大连镨华众创发展有限公司办理注册手续。由于孵化器在当时属于新生事物,工商部门也有些拿不准,算起来,公司完成注册用了一个月。

  耐力折返跑并没有结束。镨华·聚创工场成立后,时值金普新区推出创新之举,对企业放宽了企业住所登记条件,取消了“一址一照”的限制性规定,企业住所可实行集中登记。一批创客企业入驻镨华·聚创工场需要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去年10月,蔡明又一次领命办理。当时金普新区在全省率先开展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部审批权限进大厅。“这次办事流程压缩了一半时间,相比其他地区,这里办事效率已经很快了,不过每次需要重复提供场地、合同凭证等证明材料,程序上稍显繁琐。”蔡明说。

  自今年7月起,金普新区再度在全省率先开展“五证一章、一照一码”登记制度,申请人办理企业登记注册只需向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局“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在1个工作日办结所有审批,比国务院要求的推行时间提前了3个月。再次受益的蔡明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好了,我们办事走绿色通道,材料齐全的话最快一天就完成了,我再也不用多跑腿了。

  受益于金普新区行政审批加速度,如今,镨华·聚创工场已为27家公司办理了“集体户口”,还发展了近百家合作企业,实现技术、资源对接,一批科技小巨人的种子正在这里生根发芽。

  市场主体数量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创业环境好坏的晴雨表,也是一个地区经济活力的主要考量指标。自2014年获批为国家级新区以来,金普新区大胆先行先试,果断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改革举措作为推进振兴的先导性力量,塑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市场主体数量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截至11月21日,今年全区新增市场主体17317户,其中企业7848户,占比超45%。按这种发展势头,全年新增市场主体将突破2万户。

  □本报记者/王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