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沈PM10比全省平均降幅再低9微克
本报讯(华商晨报掌中沈阳客户端主任记者刘桐)昨日,省环境保护厅解读辽宁《关于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市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达到条件时,必须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因处置不力导致污染加重的,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实施雾霾跨界污染生态补偿。省政府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地区、部门实施约谈。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完成任务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明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指标要求,沈阳、鞍山市作为重点地区,在全省平均降幅基础上,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每立方米再分别下降9微克和11微克。2018年至2020年,各市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到2020年,50%城市颗粒物浓度达到国家标准。
相关措施
供热:今年淘汰建成区内全部老旧低效锅炉
今年,以1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为重点,淘汰建成区内全部老旧低效锅炉,严控新建燃煤锅炉,依法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大力推广背压机组和煤炭清洁燃烧技术。
2018年,建成区基本实现高效一体化供热。2020年,全面实现高效一体化供热。对于确有必要保留的燃煤锅炉,由相关市政府报请省政府批准。
气化辽宁:明年城市公交全用清洁能源
今年研究出台天然气发展实施利用规划,全面推进气源、天然气管网建设。
到明年,天然气管网覆盖全省80%的县(市、区)。城市公交和出租车全部采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完善加气站、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清洁能源:制定清洁能源供暖价格政策
研究制定清洁能源供暖价格政策,积极推广太阳能利用等清洁能源技术,推进供热计量改革,新增“弃风电、弃核电”供暖4000万平方米,新增工业余热供暖5000万平方米,新增城市地源热泵等清洁能源供暖2000万平方米。
覆盖:建成区工地装“电子眼”监控扬尘
今年,建成区主要建筑工地要安装视频监控,渣土等散料运输车辆全部采取密闭措施。完善加气站、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到2020年,实现建成区全覆盖,“尘土不露天”。
绿色交通:今年我省淘汰全部24万辆黄标车
到2020年,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比例高达60%。
今年,我省完成全部24万辆黄标车淘汰工作,实现全省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实施道路遥感监测,对尾气超标车辆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提标:6月底完成加油站和油罐车油气治理
大型石化企业建立年度泄漏检测与修复制度。6月底前,全面完成油储库、加油站和油罐车油气治理任务。按照法制化和市场化原则,加速落后产能淘汰。
预警:各市今年完成主要污染物浓度源解析
我省在监测预警工程方面将加强霾天气加密观测系统建设,提前预警时间、提高预报标准准确率。开展雾霾监测,科学判定省际跨界污染,实现联防联控。
今年,建设30个省级雾霾对照监测站,44个县监测网络全部建成,在大连、丹东、阜新、铁岭、朝阳建设雾霾跨界监测站。各市全部完成雾霾预警体系建设,完成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源解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