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备战:为拉粉走量 赔钱也要赚吆喝
姜女士的微信商城每天都会接到大量订单
■华商晨报 掌中沈阳客户端记者 孙笑天 摄
本报讯(华商晨报 掌中沈阳客户端记者 孙笑天)“11·11即将到来!他的光棍节!你的购物节!本购物商城‘双11’疯狂大促!”在微信朋友圈经营内衣品牌的姜女士,近来不断地向“圈内”好友进行告知。
“双11”购物节即将开战,方兴未艾的微商一族也不会放过机会。但与电商“双11”鼓足力气的架势不同的是,微商主要借此机会“拉粉”,一些经营品种弄不好可能还要赔钱。
进军微商半年
挣出实体店一年的业绩
“双11”最初是中国电商造就的一场网络购物盛宴,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植根”于微信的微商队伍渐渐壮大。微商们在微信朋友圈中以图片与文字的方式展示货品,微商既是卖家,也是朋友,最开始的推广主要靠口碑,后续通过扩展代理、建立公众商城平台等模式扩张。
姜女士从事内衣行业十多年,从代理品牌做起,后来自创品牌,在沈阳也有多家实体店。眼见传统销售渠道受到网络电商的严重冲击,姜女士今年1月起,开始尝试做微商。
“一开始就是在朋友圈发发图片和文字,到了今年三四月份觉得这一方法遇到瓶颈,总刷屏也挺招人烦的。”于是今年7月,姜女士自己的微信商城上线,顾客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商城名字或扫描二维码关注。
姜女士打开自家商城向记者介绍,一般她将宝贝链接分享到朋友圈,有感兴趣的朋友点链接就可进入她的商城,购物即可成为会员,如果会员再将宝贝链接分享到朋友圈,就有更多的浏览量。至今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微信商城粉丝已经达到3万人,代理已达3000多人,其中专职做微商的代理近200人。“做微商半年的时间就能挣出实体店一年的业绩。”姜女士说。
加人手增库存
促销为“拉粉” 一些产品还赔钱
今年是姜女士的微信商城第一次赶上“双11”购物节。姜女士表示,微信商城将打折促销,甚至有一口价商品秒杀,原本三四百元的产品降价到百元以内,不少产品不但不挣钱,还赔本。
姜女士认为,目前淘宝等一些网上商城已经吸纳了稳定的客户群体,或许会有商家先提价再降价进行虚假折扣,虽然“双11”看似优惠不少,其实商家仍然赚得钵满盆满。
姜女士坦言,自己此次之所以赔本也要参与“双11”,主要是为了走量和拉粉,“内衣产品有季节特性,这次主要是将夏季商品清仓,预计双11期间的日销量可以达到平时的100倍之多,平时我家都是一分钱也不能便宜的,而这次促销力度十足。”至于拉粉,姜女士直言,她希望更多的人能进店完成一次消费,“微商还处于培养客户消费习惯时期,就像多年前淘宝兴起时期一样,只要消费过一两次就很容易再次光临。”
姜女士介绍,自家在沈阳郊区的仓库有600多平方米,库存约有七八万件,库存不但供给市内11家实体店,还提供给微信商城。“双11期间需要抽调别的部门的人来配货发货,还要多雇一倍人手。为了当天订单当天发货,很可能晚上不睡觉地加班加点。”
微商鱼龙混杂
商家是否靠谱成关键
面对微商售卖的商品,有的人大胆尝试,有的人则不敢“下手”。原因集中在“微商”诈骗增多维权不易、非专业网购平台缺乏监管等。姜女士作为业内人士也表示,购买非品牌的微商产品,确实有可能遇到诈骗,“对方加了你微信收了钱然后把你删了,人都找不到。”
姜女士坦言,自己不做PC端,而做手机端的微商,是因为看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随着对微商的诚信评价机制、商品质量鉴定及商家追责制度的完善,“同样是网购,消费者应该更愿意用手机购物,方便快捷,用户用手机的时间更长。”
“C2C模式”
最为普遍又最有争议的微商模式
微信商城的销售增速快于实体店是显而易见的。
姜女士向记者介绍,如果顾客A购物后成为会员,系统将自动生成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二维码,顾客A只需将二维码分享到朋友圈,顾客B通过顾客A的二维码进入商城并成为会员,那么顾客A就成为顾客B的推荐人,以后每当顾客B在商城中购买了商品,将有一定比例的提成自动返到顾客A的账户中。
姜女士解释,这样就促使商城会员们主动为商城进行宣传,因为大家在购物的同时也有钱赚。不仅微信商城,最近同样很火的大V店也是同一道理,大V店卖家先交纳一定的“门槛费”开店,不需要自己寻找货源,无需自建仓库,也不需要自己发货,而所有商品的收款方则是大V店,卖家的主要盈利模式是赚取销售佣金。
据业内人士介绍,微商行业主要有“B2C(基于公众号)”和“C2C(基于朋友圈)”开店两类主要模式。“B2C模式”为通过搭建一个微商管理体系,提供完整的分销方案,卖家依靠销售进行提成。而“C2C模式”则是通过品牌商找一级总代理,由一级总代理往下,层层发展代理商销售产品的纵向模式。“C2C”微商借助了朋友圈红利期刷屏,不少个人用户也不注重自己长期的信用,成为最为普遍又最有争议的微商模式。
类似大V店和姜女士的微信商城等模式,在货源、仓储、物流、收款等方面有绝对的掌控力,其本质上更偏向于“B2C模式”而非“C2C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