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招“快乐减压” 助考生拿高分

03.06.2015  18:24

  本周日,高考生就要走上考场。考前最后几天,考生和家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考后报志愿如何能做到科学?从今天起,新商报高考手册将针对高考政策、考前提醒、考场实况、考后注意等方面,采访相关人士,给考生最实用的指导。考生也可以通过“新商报”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新商报”实时提问,我们将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解答。

  距离高考还有几天时间。大部分考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脆弱、焦虑甚至恐慌的状态。大连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胡月表示,考前焦虑是一种临考前常见的内心感到紧张的情绪反应,建议考生通过有效的自我调节,更从容地应对考试,发挥自己最佳的水平。

  考前如何自我调节?

  适量运动是减压的最好方式

  胡月认为,考生首先要从心态上调整对高考的认识,也叫改变认识,她表示,“高考重不重要,当然重要,但它只是一次重要的历程而已,绝不是重要到一次高考定终身,一次没考好这一辈子都完了的地步。 ”

  有些考生不仅出现了情绪上的紧张、不安,更甚者,出现了肚子肿胀,连吃饭、睡觉都开始不正常……“这表明,情绪上的反应已经影响到了身体反应,这都是心理压力过大引起的。”胡月如是说。胡月建议适量运动是减压的最好方式。

  如何顺利进入答题?

  做做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场上如何迅速进入状态,顺利地进入答卷过程?胡月建议,进入考场后,考生依然可以采用深呼吸的做法,让自己平静下来。实践证明,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做法。拿到考卷后,胡月建议,首先填好姓名和考号,再确认一遍。在做题之前,要告诉自己,这是高考,不可能所有的题都能答对。遇到难题时告诉自己,我不会做,别人也可能不会做,难易对大家都是一样的。胡月建议,千万不要因为一科没考好,影响到后面的考试。

  如何保证正常发挥?

  有选择地放弃保证心态平稳

  要想尽快在高考考场平复心情,必须设定合理的预期、有选择地放弃、临场心态良好。合理的预期就是在对自己的正确评估和对高考性质、特点的充分认识基础上提出的分数目标,这个分数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考生能力达不到,会造成很大的压力,适得其反;过低,考生自己不认同,目标没有效果。有选择地放弃是考生保证高考考场心态平稳的必要手段,也是超越目标分数的重要措施。

  高考期间还用复习吗?

  可以根据考生自己意愿进行

  辽宁省高考总共持续三天。有两天晚上可以复习。非少数民族考生仅有一天晚上可供复习。这一天的使用可以根据考生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休息或看看书。如果选择看书的话,多看看第二天要考的科目,特别是自己的薄弱环节和基础知识点。基础较好的考生要多想想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想想典型试题的解题思路。

刘宁当选辽宁省省长
  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0教育厅
刘宁主持召开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教育厅
辽宁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在辽宁教育学院成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