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怕她走失,直到她卧床反倒心安了”
新闻背景:日前,本报对央视和各大卫视鸡年春晚语言类节目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四成节目聚焦家庭生活,老人题材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往年。其中至少有三个语言类节目以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为主题。
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辽宁省有阿尔茨海默症患者40万~60万,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大约每5个人就有1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2014年我国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有500万~700万人,约占世界总数的四分之一,并以每年30万患者的速度增加,60岁以上人群患病几率为3%~8%,而我省60岁以上人发病率稍高,接近5%~8%。
往期报道题目:《四成节目聚焦家庭生活老人题材特别受关注》《我省60岁以上老人中每20人就有1人患阿尔茨海默症》
家庭一
患者女,89岁确诊2年
儿子:“每当想到把老妈送养老院,就感觉像抛弃了她”
春节,张宇(化名)坐在家里看电视,屏幕中一名老人在饭桌上将饺子装进衣兜,说这是留给我儿子的,我儿子最爱吃这个……虽然这个公益广告张宇看过很多次,但每次看到他的心都像被针扎了一样痛。
张宇的母亲今年89岁,2014年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在确诊之前,他不理解老人的一些行为:经常忘记把家门钥匙拔下来;前一秒还好好的,下一秒就会发脾气;总嚷嚷着在家待着太憋闷,要出去走一走;稍不顺意就会破口大骂,甚至还会抬手打人。
张宇内心中不断重复着,为什么母亲变成了陌生人?
老人曾连着走失3次
全家神经高度紧张
要不要将老母亲送养老院,这让张宇纠结了很久,始终没办法下决心。老人的身体越来越弱,大部分时间需要卧床,但是病情发作时会使家人备受精神折磨,甚至影响了张宇和妻子的关系。
张宇也非常痛苦,甚至亲戚也同意将老人送养老院,但他最后依然决定将母亲留在身边,即使每天醒来母亲会在床上大声喊着“哎——”却再也叫不上来儿子的名字。在母亲眼里,儿媳变成了同事,儿子变成了“哎”,刚吃过饭就会喊饿,不给吃饭就会骂人……
“如果把她一个人送过去,我肯定不放心,做儿女的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毕竟妈在才是一个家。每当想到把老妈孤苦伶仃地送到养老院,我就感觉像抛弃了她。我小时候体弱多病,我妈都日夜照顾我,我怎么忍心在她年老的时候放弃她?”即便有一千个理由要将母亲送进养老院,但每当想起这些,张宇就决定把母亲留在家里自己照顾。
“说实在的,老妈能动的时候,家里时时刻刻都提心吊胆,就怕她出去找不到家。”张宇说,直到母亲有一天走不动卧床了,家人才心安了。
张宇说,以前老人活动能力强的时候,会到几个儿女家溜达,有几次老人坐车坐过站了,等下车就找不到地方,发现这种情况后,家人就在老人的月票卡上写上联系电话和家庭地址。有一次,母亲去大女儿家,原本一刻钟就能到达,结果2个小时也没到,全家人都急疯了。突然接到铁西区一派出所民警打来的电话:“你母亲在派出所”,所有人才放下心。
后来才了解到,派出所距离大女儿家已经很近了,但老人就是说不出女儿家的地址,幸好被路上巡逻的民警发现,通过月票卡上的信息拨打了家里的电话。那一年,老人连着走失3次,每次全家的神经都跟着高度紧张,幸运的是最后都将老母亲找到了。
“现在母亲瘫痪了,不会再丢了。我们每天都能看着她,反倒心安了。”张宇说。
治疗费用高昂
每天的药物就需近百元
家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无疑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对张宇这样一个普通工薪阶层来说,高昂的治疗费用让一家人无力承受。每天靠药物巩固就要花近百元。
张宇说,每天花钱都要精打细算,每天母亲的药费至少是他和妻子一个星期的菜钱。因为条件受限,张宇很愧疚不能让母亲接受专业康复机构的治疗。“如果去康复机构,治疗费用至少是药物治疗的好几倍,这对我们家的经济压力太大了。”张宇说,这几年自己身体不好,三年两次大手术,只得雇用远房亲戚对老人进行看护。
“老人自己有退休金,勉强够吃药的费用,加上3个子女补贴的费用,雇人照顾缓解了家庭压力。真的要感谢看护大姐,老人经常责骂人,好几次将大姐骂哭,多亏她能挺住,换了别人恐怕早就不干了。”张宇说。
当记忆不复存在,眼前的一切都将陌生。他们曾经是父母,随着阿尔茨海默病的来到,这个曾经熟悉的人变成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他们曾经热爱生活,爱身边的子女,随着确诊后才知道,夺走父母记忆的是一种病,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
有些人及时发现,延缓了病症的出现;有些人忽略了病症,任由疾病持续发展,那个曾经熟悉的人变得越来越陌生……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老年养护中心内,护士给一名老年患者量血压
-华商晨报记者蔡敏强摄
家庭二
患者女,82岁确诊1个月
女儿:“如何照顾是难题,我们都50多岁了,还要工作”
82岁的老人经常怀疑自己丢钱,无论多晚都会给子女打电话,让到家中帮助寻找丢失的钱财。
女儿张女士在与同学谈论起此事时,被提醒老人是否患上了老年痴呆,这才引起了张女士的注意。
老人怀疑有人偷钱
常把房间翻个底朝天
“那段时间正好是去年底,母亲情况特别不好,因为怀疑家中有人偷钱,经常把房间翻个底朝天,同时深夜给我们打电话,让半夜来家中寻找,因为一件事会折腾一周到半个月时间。老人从70岁以后脾气变得非常不好,我们一直认为是因老人小脑萎缩造成的,结果最近越来越严重。”张女士说,“母亲和我哥哥一起居住,哥哥明显感觉到母亲的变化,特别是最近母亲会由原来的谩骂演变成打人,经常能看到哥哥身上被掐得青一块紫一块。”
张女士和哥哥带着母亲来到医院,医生听过病史,进行了认知能力测试和磁共振、血常规等一系列检查,确诊是阿尔茨海默病。根据病情,医生调整了家属对张女士母亲的照顾方法。
医生给家属留“作业”:
每天考察老人的记忆力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黄葵说,根据患者及家属讲述的情况,原来家人与老人交流存在言语激烈的状况,老人一个事情会重复多次,家人存在不耐烦的情况,应该当成老人都在第一次讲述,要鼓励老人多说话。
此外,老人觉得儿子的作息时间太晚,需要家人配合纠正作息时间,老人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别再纠结于子女的生活状态。
住院期间,黄葵也为老人留了“作业”:每天记下医生、护士的姓名,还有每天的日期星期;3天内不与家人吵架。
医生给家属留的“作业”是:每天考察老人的记忆力;与老人走路时保持一段距离,考察老人对行走路线的记忆力。
春节前,老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记忆改善了,脾气也出现了改善。
有患者每天去“上班”
家人陪着走去走回
昨日,张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心声,在确诊母亲患病前,一家人只是将老人的种种反常表现当成是老人曾确诊的小脑萎缩症状的反应。而病症确诊后,家人的担心并没有减少,在工作时会想到老人能不能走丢?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怎么办?比如,老人曾经忘记锁门、做饭忘记关火等等。
张女士说,老人会在深夜为儿子关闭电视,然后站在儿子的房间注视着儿子,反复出现的症状让张女士的哥哥感到恐惧。
春节期间老人忘了给晚辈红包,家人就当忘记好了,但老人只要一想起来就会拨打电话,催促儿女去取钱。只要有一件事没完成,老人就会一直惦记,反复跟儿女说。目前老人的症状还是较轻的,如果严重的话如何照顾也是一个难题,毕竟儿女们也都已经50多岁了,还需要工作。
张女士告诉记者,她身边也有同事的父亲出现同样情况。
她的一名同事的82岁的父亲不认识自己穿的衣服;而另一名同事的父亲记忆则停留在若干年前,每天早晨都要准时起床去上班,家人只能每天陪老人从家走到原来的单位,直到老人忘了上班的事,再陪着走回家中。
-现状
家属希望彼此倾诉
“我们只能坚持”
近几年,微信中老年痴呆患者走失寻人的信息在增多,街头的寻人启事也在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早发现、早治疗才是最好的。
如果家里有一个阿尔茨海默病的病人,注定要给这个家庭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巨大压力。折磨、不忍、纠结、痛苦……所有让人痛苦的情感都会被这些家庭的成员感受着。
在网上搜索“老年痴呆吧”,家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家属们都希望能找到彼此倾诉的依靠。
网友霹雳说:“老年痴呆这个病需要非常有耐心,我上班只能请保姆,保姆也是干三四个月就得换,因为没有一个保姆能受得了长时间的这种折磨,母亲患病4年,到现在拉尿在裤子里都属于非常正常的了,晚上不吃药就一夜不睡,一会儿哭哭啼啼的,一会儿哈哈大笑……说实话这种病折磨的是家人的身心,我谈的女朋友往往跟我接触一段时间就会分手,因为没有一个人能接受母亲的这种病。
“同情?可怜?我想说不用。我们只能坚持,说句难听点的,我现在用钱买母亲的命。有人劝我放弃,对我来说可能是种解脱,但如果母亲走了,我连叫母亲的权利都没有了。其实我每天都在想这是场梦,也许会有奇迹,也许母亲是在跟我开了个玩笑。可是……这是永远不可能的,听医生说这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希望有朝一日,医生、专家能彻底征服这种病,也希望社会能对这个病症群体更加关注。”
华商晨报主任记者闻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