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总局拟规定:超市不得出售“早产肉馅”

04.12.2015  07:51

  去超市买肉,不少人都是图放心,然而近日超市里的肉馅却陷入一场风波,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超市生鲜食品包装和标签标注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拟规定超市不得将购进的生鲜肉类预先加工成肉馅等产品形态进行包装销售或直接散装销售。

  “早产肉馅”今后或将从超市消失!

  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关于征求《超市生鲜食品包装和标签标注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公告中提到,为规范超市生鲜食品经营行为,加强超市自行设定或设置生鲜食品包装及标签标注管理,防范生鲜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保障食品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启动了超市生鲜食品包装和标签标注管理制度的起草工作。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12月25日。

  其中,征求意见稿中提到了对于加工肉馅等产品的禁止性要求。“超市可应消费者要求将生鲜肉类加工成肉馅等产品形态进行销售,不得将购进的生鲜肉类预先加工成肉馅等产品形态进行包装销售或直接散装销售。禁止使用屠宰场废弃肉类,或超过保质期、腐败变质、感官性状异常的肉类加工成肉馅等生鲜肉品和肉制品。

  现场加工肉馅 售货员担心顾客“购买反悔

  从征求意见稿看来,今后“早产肉馅”很可能从超市消失,那么肉馅销售人员和普通消费者对这事怎么看呢?

  昨天,记者到沙河口区部分超市寻找肉馅,最终在一些冷藏柜中发现了肉馅的踪迹。记者看到,超市内的肉馅基本都是猪肉馅,包装分为两种,一种是事先剁好装进保鲜盒用塑料薄膜密封后放在冷藏柜中的,一种是散装放在售卖鲜猪肉的冷藏柜中的。密封包装的肉馅上面注明了生产日期、保质期,散装的则没有。“这些肉馅都是什么时候加工的,用什么肉加工的?”记者指着散装肉馅询问,“都是当天加工的,用的就是这里卖的肉。有肥瘦相间的,也有纯瘦的。”散装肉馅售货员说,这些肉馅都是他们得空的时候弄出来的,肉馅有自己固定的消费群体,他们根据多年销售经验给出加工数量,基本当天都能卖完。记者看到肉馅价格和鲜肉价基本一致。

  就“肉馅禁令”一事,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个在肉制品柜台附近溜达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看着超市内的“早产肉馅”,他们大多表示不会购买,一位大妈说,即使自己要买肉馅也会先在超市买肉,然后让卖家洗干净后当着她的面弄成肉馅,以她这么多年的购买经验,猪身上一些卖相不好的部位以及边角余料可能最后都沦为肉馅。另一位大妈表示,自己的儿子就爱在超市买散装肉馅,如果“肉馅禁令”成真,她举双手赞成。

  提到“肉馅禁令”,有超市售货员表示,为降低成本,厂家派驻超市卖肉的人手是有限的,现在他们只卖提前加工好的肉馅,不提供现场绞肉服务,因为这项服务到了节假日等繁忙的时候肯定执行不了。此外,他们更担心的是顾客的购买反悔。“顾客自己挑的肉绞成肉馅后,突然不要了怎么办?这样的损失我们恐怕承担不起。”售货员说,除非找到了更好的买卖方式,现场绞肉有些不现实。

  在美国旧金山生活工作的李女士说,在旧金山的大超市里不少半成品食品因为方便都挺受欢迎,其中就包括绞好的肉馅。她没见到过散装的,肉馅都是保鲜膜密封的,上面会注明最佳食用日期。肉馅一直都在卖,没有禁卖的迹象。

  有业内人士表示,“肉馅禁令”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是加了一道防护,从食品方便角度来看却是退步,不过在目前国内食品追溯体系、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食品安全显然更重要。

  本报记者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