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19岁女孩捐角膜 愿为别人点亮世界(图)

27.11.2015  12:34

  海萍的角膜可以帮助他人重现光明,这是海萍生前的自拍照。家属供图

  父亲是鞍山海城人,母亲是吉林四平人,她取名“李海萍”,寄托着父母深深的一份爱。

  如今,这份爱只能去追忆。她的人生定格在19岁,与病魔抗争10年后,不得不与父母说告别。

  但她留下了很多:她的眼角膜为失去光明的人点亮世界;“海萍”的名字将被众多人留在心里。

  11月7日,因肝硬化晚期病情恶化,海城女孩李海萍从医院回到了家中。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仍提醒父母帮她实现愿望,捐出眼角膜,骨灰撒海……

   “有人得了角膜父母就不孤单了”

  11月24日18时20分,李海萍永远地离开了。大家向海萍的遗体鞠躬,医生取了角膜。

  在医院的走廊内,母亲郑丽波坐在椅子上,头抵着丈夫李荣强的大腿,两人掩面痛哭,“真不忍心……”。

  手术持续了半个小时,“海萍的角膜至少能帮助一个失明者重见光明,也值了”,李荣强称,女儿总想帮助别人,“终了,可算满足她了”。

  今年年初,海城市郭明义爱心团队等社会各界为病重的海萍筹集4万元捐款。“海萍想用捐献角膜来回报社会”,李荣强和妻子口头上答应了,但打心眼里反对,“需要把整个晶体都取出来,真舍不得啊!”“我走之后,你俩会孤单吗?”海萍流着泪说,女儿不在了,“你们想一想,有人得到女儿捐献的角膜后,依然在看着你们啊,你们就不孤单了”。

  海萍一直做父母的思想工作,女儿捐眼角膜的事逐渐得到了父母认可。

   她是海城首例器官捐献者

  “你来一趟吧,海萍快不行了”,24日中午,海城遗体捐献俱乐部负责人刘思言接到李荣强的电话。

  刘思言的志愿者团队一直在帮助海萍,更被海萍的执著和爱心所打动,和她成了要好的朋友。

  他赶到医院,看到海萍只剩下微弱的呼吸,“海萍,你醒醒啊!”

  刘思言心里清楚李荣强喊他来的目的,“叔,角膜咱还捐吗?”李荣强重重地点了点头,一句话也没说出来,刘思言给医生打完电话,自己对着墙壁愣了足足五分钟。

  刘思言说,海萍用这种方式回报社会,“也是在为海城人报恩”。取角膜时,走廊里站满了素不相识的人,大家都在向海萍致敬,她成为海城首例器官捐献者。

  海萍的遗体火化,随后家人将骨灰撒向大海,“她的愿望都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