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我国水下滑翔机急需实现协同发展

20.12.2016  22:02

近日,第一届水下滑翔机应用技术研讨会在沈阳举行。来自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国内外科研院校等三十二家单位百余名专家和学者出席会议,交流水下滑翔机技术与应用。

通过报告与交流,与会专家达成共识,认为我国水下滑翔机已经发展到了技术研发与应用相互促进的新阶段,迫切需要国内研发、生产和用户等多方面加强合作,实现协同发展。为此,与会专家一致建议尽快成立中国水下滑翔机应用技术联盟,实现水下滑翔机技术、资源、数据、经验的交流与共享,促进了我国水下滑翔机技术研发与科学应用的深度合作,加强水下滑翔机研制、生产单位与用户的对接,加快我国水下滑翔机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进程。

据介绍,本次研讨会紧密结合当前水下滑翔机技术发展现状、观测数据处理、观测应用成果以及未来应用领域展望等问题,邀请了包括中科院院士胡敦欣研究员等11位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做专题报告,提供学术交流、成果展示以及项目合作的平台,旨在开拓思路、促进我国水下滑翔机技术快速发展,加快我国水下滑翔机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进程。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办,天津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于海斌表示,水下滑翔机是当前最有发展前景的海洋观测高技术之一,在海洋科学、海洋环境、海洋安全等领域都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经过国内多家单位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发展,我国水下滑翔机已经发展到了实用化应用阶段,建议加强技术与应用融合,通过应用引领水下滑翔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中科院院士胡敦欣表示,水下滑翔机在海洋环境观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水下滑翔机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必须加强实际海上观测应用,加快推进我国水下滑翔机产业发展,打破国际技术封锁与禁运。积极加强产、学、研、用多方联合,形成水下滑翔机协同创新发展联盟,使我国水下滑翔机观测成为一种常规海洋观测手段,得到普遍、广泛应用。

论坛期间,会议代表参观了沈阳自动化所研发的“海翼”水下滑翔机。“海翼”水下滑翔机是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下滑翔机。针对不同海上观测任务需求,“海翼”水下滑翔机已经发展形成最大作业深度从300米到7000米不等的系列水下滑翔机。“海翼”水下滑翔机可以搭载多种海洋探测传感器,满足我国海洋观测应用需求。通过近几年多次海上观测应用,验证了“海翼”水下滑翔机已经达到了实用化水平。

据沈阳自动化所俞建成研究员介绍,水下滑翔机是一种依靠自身净浮力驱动的自治式水下无人潜水器,它通过浮力调节实现升沉,并借助固定翼的水动力实现水下滑翔运动。搭载了各种传感器的水下滑翔机可以大范围地观测和获取海水的温度、盐度、浊度、叶绿素、含氧量及洋流变化等信息,对开发海洋资源、预防灾害等都有重要作用。

俞建成表示,总的来说,在过去十年里,我国水下滑翔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已经基本掌握了水下滑翔机的关键技术,并且已经基本具备研制实用水下滑翔机装备的能力。但是,我国水下滑翔机系统的续航能力和性能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水下滑翔机海上观测应用方法与技术方面还刚刚起步。在水下滑翔机传感器技术,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几乎空白,更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未来水下滑翔机将向极端应用、高智能、网络化、混合型,以及绿色型发展。(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