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有喜亦有忧 我国环境可喜变化与严峻形势并存

05.06.2015  19:02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的环境状况如何?环境保护取得了怎样进展?环保在优化经济增长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这些都是人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最想了解的。

  根据4日环保部向媒体通报的《201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迈出新步伐。但是,中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数据有喜亦有忧

  《201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用一组组数据,展现了中国环境状况和环保进展中的积极变化,也反映了中国环境和环保中存在的问题。

  对比上一年度环境状况公报,2013年第一阶段实施新标准监测的7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比例仅为4.1%。《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有16个城市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145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结合数据表示,“大气十条”实施一年来,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改善,达标城市比例和达标天数增加,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平均下降11.1%,其中3大重点区域,京津冀下降了12.3%,“长三角”下降了10.4%,“珠三角”下降了10.6%。

  大气治理上的可喜变化足以说明,环境治理有行动必见成效。

  但与此同时,更多的数据让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醒——

  《公报》显示,全国423条主要河流、62座重点湖泊(水库)的968个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开展了水质监测,Ⅰ、Ⅱ、Ⅲ、Ⅳ、Ⅴ、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3.4%、30.4%、29.3%、20.9%、6.8%、9.2%。就地表水而言,受到严重污染的劣Ⅴ类水体所占比例仍让人揪心。

  在4896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水质优良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0.8%,良好级的监测点比例为25.9%,较好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8%,较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45.4%,极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6.1%。水质较差和极差比例超过60%的现状表明,我国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水污染压力。

  《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一般”。2461个县域中,“”、“”、“一般”、“较差”和“”的县域分别有558个、1051个、641个、196个和15个。生态环境质量为“”和“”的县域占国土面积的46.7%,“一般”的县域占23.0%,“较差”和“”的县域占30.3%。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农用地64616.84万公顷,年内净增加耕地面积0.49万公顷。全国现有土壤侵蚀总面积294.91万平方千米,占普查范围总面积的31.12%……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介绍说,近年来,我国污染治理进程加速推进,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一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处于高位,环境质量与社会公众的需求和期待差距较大。要使我国环境质量出现根本性改善,必然是一个长期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打攻坚战的决心和积极作为,也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目标迈进。

  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

  从2013年9月12日治霾“发令枪”响起,国家公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到不久前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出台,再到正在抓紧编制的《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土十条”,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一系列史上最严治污行动计划,已让整个中国行动起来。

  2014年的治霾攻坚,既让我们收获了经验,也让人们树立起治污的信心——

  这一年,控车、控煤、脱硫、除尘,全国累计淘汰黄标车、老旧车超过700万辆,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多台;1.9亿千瓦燃煤机组完成脱硫除尘改造,1.1万平方米钢铁烧结机装了烟气脱硫设施,很多大烟囱不再冒黑黄烟了。

  这一年,中央财政拿出100亿元专项资金防治大气污染;安排环保专项资金2.4亿元。

  这一年,找到北京等9大城市的雾霾“元凶”。机动车、工业生产、燃煤、扬尘等是大部分城市PM2.5主要污染来源,约占85%至90%,京杭广深4大城市首要污染来源是机动车。

  这一年,环保和公安联动执法,环保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180件,超过2013年3倍。

  这一年,环保部约谈治霾不力的衡阳、安阳、昆明等10多个地市负责人,督促地方政府负起关键职责。

  “我们要像抓好大气污染防治一样抓好水污染防治,把‘水十条’这个路线图落实为施工图。”陈吉宁在5月28日举行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座谈会上说。

  “水污染治理难度比空气污染治理要难得多,特别是湖泊污染治理,一般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说,相比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更大。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更需要久久为功,水滴石穿!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环保工作要定好位。”陈吉宁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平衡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握好环保工作的重点、方式和力度,找好结合点、着力点和突破口,既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行业排放总量和环境准入标准,又要利用环境保护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实现两者的协调和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