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税收改革发展的十大趋势性变化

08.07.2015  16:22

  (1)税收定位由传统税收制度体系向现代税收制度体系转变。传统国家管理下的税收强调财政经济职能,税收更多地是以政府为中心,满足国家职能的需要。而国家治理下的税收则强调经济社会职能,以保障、改善、服务民生为重点,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的民生税收,应具有民主、公平、法治、民治、民享特征。
  (2)税收目标由效率激励向公平、有序、正义转变。公平和效率既是衡量税收优劣的准则,也是税收追求的目标,同时又是税制改革方向。税收既要在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方面发挥经济职能作用,也要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社会职能作用,把效率与公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两者有机结合。
  (3)税收增长由超常增长向稳健持续增长转变。受经济增速放慢、房地产行业实行宏观调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以及未来货币政策等系列因素的影响,我国税收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由远高于GDP超常增长向与GDP基本保持同步的稳健可持续增长转变,并将成为税收增长新常态。
  (4)税收负担由结构性减税向稳定宏观税负转变。从提高两个比重到结构性减税,再到稳定宏观税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宏观税负的内在要求。未来我国宏观税负的总基调是稳定,其主要措施是稳定水平、调整结构、优化支出。
  (5)税制结构由以间接税为主向以直接税为主转变。税制结构总趋势是:实现税制结构由间接税为主体向直接税为主体转型;实现纳税主体由企业为主向个人为主转型;实现税收分布由生产经营向收入分配和财富积累转型。可通过降低间接税收入比重、增加所得税收入比重、扩大财产税比重、提升税收征管能力等措施来优化税制结构。
  (6)税制改革由个别税种改革向全面系统改革转变。总体思路是: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合理优化经济结构角度,通过“营改增”、调整消费税制度和创新企业所得税优惠加以推进;从收入、财富和保障制度的系统性改革着手,发挥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促进财富合理配置上的作用,实现收入、财富公平分配和生活保障目标;在税收政策导向上,向既鼓励吸收引进外资又倡导对外投资,既鼓励出口又加快进口的双向开放模式转变,确保我国在国际税收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7)税收政策由短期多变向长期规范化转变。既要加大清理不合时宜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以减少税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干预,还要基于税制改革的长期建设目标,出台有利于经济转型发展的税收政策,并把短期税收政策规范化、制度化,让税收回归其本质属性,避免过度工具化。
  (8)税法制定由行政决定向人大直接立法转变。通过人大立法来反映民意、倾听民声、顺应民心,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税收法律制度体系;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严格的立法程序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使税收立法在程序和内容上体现科学、民主、公开、透明。
  (9)税务管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信息技术管理转变。通过搭建融合“云计算”“大数据”“金税三期”等各种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税收管理平台,实施征管机构改革,形成职责明晰、控管严密、流程科学、运转顺畅的现代征管体系。上海自贸区税收服务推出的十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将成为未来税收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示范。
  (10)税收体制由单一集权向多元分权转变。打破现有单一集权体制,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合理引导地方政府行为,公平合理划分地方税种和税收,实行彻底分级分税,减少共享税,完善地方税体系,促使税收体制由单一集权向多元分权转变。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