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校加速向应用型转变

10.02.2016  15:58

  2015年11月,我省正式启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确定沈阳大学等10所高校开展整体转型试点,同时开展沈阳工业大学的应用化学等116个专业转型试点。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和专业涉及21所高校,占我省地方高校的35%。

  近日,走访省内多所开展转型的试点高校,感受转型的紧迫:与知名企业共建学院、专业,为本地企业定向培养人才,修订大学生培养方案,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培训计划和客座教授引进计划……高校转型正在提速。

   转思路重技能抓好顶层设计

  “一头是企业急需的人才招不到,另一头是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就业难,这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急迫需要高等教育开启转型改革。”我省教育界人士已经意识到转型的必然。

  2015年11月9日,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提出高校转型要“以需求为导向”,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定位,实现专业链、人才链对接区域产业链、创新链。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认为,转型意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助推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转型发展首要一点,是要转变办学思想理念,抓好顶层设计。

  转型之路怎么走?从2014年开始,沈阳大学开始试水转型。他们举办了“院长论坛”,全校20多个分院院长逐一登台,讲述自己学院实现转型、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地方的思路和设想。

  沈阳大学副校长王淑梅说,学校还新组建了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应用技术学院,明确了转型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沈阳工程学院也是10所整体转型的本科高校之一。副院长宋吉鑫表示,学校的转型设想是,跟踪能源(电力)新技术,完善学校能源电力专业群,改造传统专业,再增设2至3个新专业;加快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专业群建设,通过多学科交叉,提升专业的技术含金量和行业特色;调整面向现代服务业的专业,使其集中面向房地产、金融服务等两三个行业领域,进一步凝炼和培育学校的专业特色。

  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此次有化学工程与工艺等7个专业被列为转型发展试点专业。辽阳校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延明认为,转型高校要从精英教育、培养学术人才的传统思维中解放出来,构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从通用能力到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综合能力的系统培养。

   校企合作“接地气”是关键

  高校转型,涉及专业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等方方面面,想打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通道,该先从哪里下手呢?通过前期的广泛论证,几家试点高校明确了一点:“接地气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生存发展之道。

  2014年6月,沈阳大学组织机械、建工、信息等学院负责人,深入沈阳一些企事业单位洽谈合作,得到热烈响应,最终与北方重工、远大集团、沈阳地铁、沈阳联通、万豪国际等知名企业,联合开办了12个以企业命名的班级,使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实现无障碍对接。

  这些企业命名班一般是从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切入,学生根据兴趣自愿报名,原有的公共课不变,增加一些企业需求的实践操作课程,由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组建师资队伍,在学校或者企业现场,分头授课,毕业后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王淑梅表示:“这种方式让学生提前有了学习和就业的方向,也很受家长认可。

  合作方远大集团的玻璃幕墙制造属于新兴学科,目前在国家高校专业设置中没有这个专业,原来企业招人,都是招机械、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虽然相通,但不是很专业,即使是名校学生,也需要岗前轮训6个月,之后还要师傅带1至2年才能成手。2014年与沈阳大学合作的玻璃幕墙方向培养班,将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嵌入本科教学中,目前2016年将毕业的第一拨学生已经在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预计毕业后学生就可以直接上岗。

  “这种定向培养,让企业非常受益。”远大集团行政总监段文岩说,既帮企业节省了很多时间和成本,又提供了好用的人才。

  在沈阳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与辽宁太阳能研究应用有限公司从2013年起合作办学,太阳能发电和存储技术发明人、学校教授鞠振河,也被聘为公司总工程师。

  新能源学院2015届毕业生王琦,凭借在校期间的理论、实践和阅历,顺利通过面试考核,现在宁夏京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做光伏电站的运行维护工作。“大一大二的时候,学校就带我们去太阳能公司,做太阳能手电筒、看光伏幕墙原理等,大四又上太阳能工厂实习,把前期生产工艺流程基本都弄明白了。现在我工作起来得心应手。”王琦自信地说。

  去年11月,为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沈阳工程学院又在校内征集校企共同开发课程,要求每个专业申报一门,由企业技术人员和本校老师共同答辩,最终机械制造、Web程序设计、热力发电厂等10门课程从申报的20门课程中脱颖而出,入选2015年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建设“双师型”师资是难点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实际情况是,青年教师比例偏高,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校园里走出的博士,管理学博士没进过企业,工程系博士没进过工厂,工作实践和教学经验严重不足。采访中,多位资深教育专家均表示,建立起跟转型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是高校转型的难点。

  去年夏天,沈阳大学推出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并出台了新版教师评价方案。为引导教师迅速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学校鼓励教师结合本专业,考取各种行业认证资格,如会计师、估价师、工程师等,学校给报销学费,2015年仅用于这项的开销,已经近50万元;同时鼓励教师去专业相应的合作企业挂职,3个月到一年,或者研究项目,或者带学生实习,其间各种待遇学校给予保留。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系主任叶旭明虽然已经55岁,仍然带头参加培训,2014年考取了3D打印技术和3D工程师资格证,“我讲《机械制造技术》这门课,课程中涉及这部分内容,去学习实践操作,可以充实丰富我的讲课内容,与时俱进,否则讲起来干干巴巴。

  机械电子工程博士、机械系教师姜淑娟也在任职不久,被学校派到沈阳机床集团挂职半年,“观摩企业的科研、实验、设计、生产各个环节,让我了解到先进的检测仪器,发现很多有意义的课题,收获非常大。

  沈阳大学人事处处长田力威说,学校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参加这类培训,而且在职称评定、岗位晋级、绩效工资评定时,作为加分项目,以扭转师资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重学历、轻能力”现象。2016年,学校计划拿出300万元,投入新一轮“双师双能”师资培训中。

  2015年12月末,《沈阳工程学院转型发展实施方案》经过紧张会商后出台。方案中确定,自2016年起,学校每年将引进5名左右转型发展急需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和教学骨干,每年从共建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聘用100名左右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当兼职教师,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几家试点高校负责人谈起高校转型的设想和前景,都满怀激情,干劲满满。大家都表达了一致的观点:走应用型建设之路,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的系统改革工程,更是地方本科高校的责任与使命,让培养出的人才为中国制造、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转型发展意义非凡。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