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者增加 高温高湿是祸首
本报讯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朱柏玲报道7月我省丙类报告病例数增长明显,较6月翻了一番还多,达到10221例。
疾控专家分析,这一数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夏季高温高湿,手足口病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这两类丙类法定传染病高发所致。提醒市民夏季为这两类疾病的高发期,要注意相关的预防。
7月我省报告传染病死亡25人
7月,28种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我省共报告14种,报告病例7869例,死亡25人,报告的病种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猩红热、淋病、布病、艾滋病、出血热、伤寒+副伤寒、炭疽、麻疹、疟疾、登革热。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乙肝、梅毒、丙肝、痢疾,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9.93%;报告死亡的病种为:艾滋病、肺结核、痢疾、布病、乙肝。
11种丙类法定传染病我省共报告7种,报告病例10221例,无死亡。报告的病种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斑疹伤寒。
综合此前的数据来看,进入夏季以来,我省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呈现翻倍增长的趋势,5月,我省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2514例,6月为4286例,而七月则达到10221例。
路边摊吃烤串易引发肠道疾病
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王萍表示,这一数据的明显变化,主要是手足口病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这两类丙类法定传染病进入高发期所致。
王萍介绍,沈阳市疾控中心对肠道门诊就诊量和病原检测情况进行监测发现,患肠道疾病的患者发病前均有不洁饮食的经历,比如在路边摊吃烤串、在不卫生的小餐馆吃凉拌菜等。
相关链接
孩子的手心脚心口腔要勤检查
王萍表示,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手足口病预防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还需要提醒托幼园所要加强晨检,提倡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多通风、晒衣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