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最后一公里”文化惠民“零距离”

31.12.2014  21:50

 

 

 

 

 

  文化惠民

  在沈北新区文化馆四楼多功能厅的这个舞台,全年会有20多场演出,节目都是市民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

  每周二,沈北新区文化馆都会举办书法交流活动,社区的百姓非常踊跃地来到这里练起书法

  每逢周四,文化馆都会举行美术课堂,教学的老师和蔼可亲,上课的学生可谓男女老少全都有

  “稳中有浪,浪中带梗,梗中有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蕴含浓郁锡伯族特色的灯官秧歌,在沈北新区的锡伯族广场上上演,引来很多群众的围观

  唱起《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每周四的合唱培训班,也是文化馆里极为受欢迎的培训课

  69岁的沈北新区文化馆活动队中老年舞蹈团团长杨秀华,舞姿轻盈,倍儿显年轻

  挥动的舞袖中,一个蓝色的身影轻盈起舞。轻盈姿态让人看不出她已经69岁,她叫杨秀华。

  对于沈北新区文化馆群众大舞台,杨秀华无比熟悉。作为沈北新区文化馆活动队中老年舞蹈团的团长,她与团队成员在这里演出过很多次,今天不过是其中的一场而已,这一天是2014年12月22日,一个普通星期一的午后。

  而这样的演出每周至少有两次,演出内容的不同满足了百姓的不同喜好,区内群众免费观看的同时,也丰富着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

  送文化下乡,各式各样的专场演出,沈北的文化惠民层次鲜明;自编、自导、自演的文化团队因受过专业老师的培训,使得无论是以舞蹈见长的舞蹈队,还是以唱功为主的戏剧队,一板一眼中透着专业。

  从2012年一年只有8场演出,到今天一年20多场,沈北新区文化惠民不是噱头,而是行动。贴近群众的文化培训,接地气的送文化下乡与文艺演出,沈北新区促进着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他们正在践行着服务民生的“最后一公里”。

  华商晨报华商响网首席记者段芳宇记者赵小博胡凯

  本组图片由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张贺然摄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