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初五前“扫红”量比去年再降150吨(图)

25.02.2015  09:17

  新年的钟声刚刚响过,环卫工人们就走上街头,开始“扫红”作业。半岛晨报、海力网摄影记者 阎昱颖 实习生 宋爽

  燃放烟花爆竹是我们庆贺农历新年的传统方式,但是火灾、空气和噪声污染等负面影响又让许多人开始正视传统习俗与环保文明之间的碰撞与冲突。春节前,一篇环卫工过年心愿帖子高频转发,搅热了朋友圈。今年的鞭炮进货量和销量出现了大幅下降,小年夜鞭炮燃放量就比往年减少了一半,而除夕夜燃放量更是大幅减少。

   “扫红”量继续递减

  昨日,记者从市环卫处了解到,今年除夕夜,市内四区7000余名环卫工人奋战在“扫红”一线,除夕夜共清扫烟花爆竹纸屑615吨。这一除夕“扫红”数据在2012年除夕为1000余吨,2013年则为700余吨,2014年为670余吨。

  此外,截至初五,市内四区“扫红”量约1350吨,作业工人20000多人次。“扫红”量在去年已同比降低300多吨的基础上,今年再降近150吨。记者昨日从环卫部门了解到,最近4年的春节期间,从除夕开始连续5天的扫红总量均呈现出递减趋势。以2014年的春节为例,截至大年初五,大连市内四区“扫红”量约1500吨;而2013年约为1800吨;2012年约为2000吨。市内四区环卫“扫红”量已经连续4年递减。以上环卫数据从侧面反映出,本市春节期间爆竹燃放规模总量继续进入下行通道。

   个别路段“扫红”量不降反增

  据一线环卫工人们普遍反映,今年比较突出的是一些行业单位门前的“闭门炮”纸屑明显比往年少,但是居民小区里的鞭炮纸还是非常多。另外,同样是居民小区,烟花爆竹的燃放量也存在着明显差别。在一些文明社区、卫生免检小区的周边,鞭炮纸屑要明显少于普通社区。不容忽视的是,虽然整体鞭炮燃放数量下降,但是个别居民区密集的路段,“扫红”量不降反增,环卫工人的负担大大加重。这说明鞭炮的燃放量还是跟市民的文明程度存在一定关系。

  近年来,面对雾霾萦绕不去的严峻形势,若大家仍为了追求所谓的“年味”,肆意燃放烟花爆竹,只能让雾霾雪上加霜。

   链接

  60余名志愿者义务“扫红”

  2月19日(大年初一)凌晨0时30分,大连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的60余名环保志愿者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西岗区站北凯旋广场,协助环卫工人扫除站北街道区域市民节日燃放的烟花爆竹垃圾。经过3个半小时的奋战,清扫了上海路、兆麟街附近十余条街巷,面积达上万平方米,扫出100余袋鞭炮纸屑和焚烧的纸灰。这是大连市环保志愿者协会连续第六年的环保义务“扫红”活动。

   人物

  大年初一凌晨环卫工全家上阵

  除夕夜,大马环卫清洁有限公司香炉礁环卫所食堂里热气腾腾,公司领导正和清扫一班的9名单身工人一起过年。清扫一班的20多名路街扫保工人中,多数已经好多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朱小春就是其中的一位。

  朱小春和丈夫刘广名在环卫改制前的2007年,从河南来到大连,已经有5年没有回老家与父母过团圆年了,2014年,她获得“大连市诚实守信好人”称号。今年除夕吃完年夜饭,刚刚敲响新年钟声,朱小春和往年一样,同丈夫一起走出家门,前往自己“扫红”作业区域。与以往不同的是,二位大人的后面跟着他们12岁的儿子威威,他也加入了“扫红”队伍。

  来到香周路作业区域后,参加“扫红”的作业人员陆续到齐。凌晨0时30分,大家摆开队形,分工明确,开始作业,与红色的鞭炮纸“较劲”。清扫鞭炮纸屑作业与一般清扫作业不同,用力轻了,纸屑下面的细碎渣土、纸片扫不净;用力重了,则纸屑容易飘扬起来,需要反复清扫,费力费时。朱小春和同事们比平时作业花更多的气力,白色的口罩上很快就添上了两个黑色的洞。“每年扫完红,口罩都是这样黑黑的。 ”朱小春说。不一会儿,她的头巾和身上便落满了黑灰。“什么时候能制造出一种既能够产生声响,营造节日气氛,又不产生雾霾和鞭炮屑的喜庆炮就好了。到那时,环卫工人就可以在家过除夕夜了。 ”朱小春感叹道。

  凌晨4时,大马环卫的公司领导来到作业一线,给每位环卫工人分发了红包并送上爱心早餐。每年的这个时候,16家环卫作业企业的老总大都会给“扫红”作业的工人们发个红包。“这是领导对我们工人新年的祝福。”手里握着红包,朱小春和同事们笑得非常开心。

   市内四区近年除夕“扫红”量变化

  2012年1000吨

  2013年700吨

  2014年670吨

  2015年615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