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扶贫开发示范村建设让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
喀左县甘招镇河沿村是朝阳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第一轮综合扶贫示范村之一。该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293户,1012人,其中贫困户151户、贫困人口541人,五保户1人,低保户20户、41人,耕地面积1568亩,林地面积6220亩,果园面积521亩,年粮食总产量约409吨。村上无集体经济收入,是典型的贫困村。
2013-2014年,该村充分利用上级扶贫开发的有利契机,在甘招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大支柱产业和基础实施建设力度,到2013年底,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65元, 2014年达到11000元,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河沿村的发展变化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规划确保推进工作顺利实施
河沿村自2013年被确定为扶贫开发示范村后,甘招镇领导非常重视河沿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多次召集了河沿村村干部召开扶贫工作专门会议,研究部署了河沿村的发展规划。同时,为了保证工作规划的顺利实施,镇党委、政府还组织了有关部门与镇、村干部一起共同调查研究,并根据村情村貌制定出了“河沿村2013-2014年扶贫开发示范村发展规划”,该规划确定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及产业扶贫方面等9个项目为该村的扶贫开发项目,并且该方案还根据村情实际,确定了千亩果园建设、林下种植中草药、特色种植等项目为该村近年来的主导产业;同时,还制定了主导产业项目实施计划,确定了以改造四组公路硬化3公里、千亩果园配水、河沿村三组通往西赤五组小河建桥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发展设施农业、林果业为重点,加强主导产业和项目建设;以转变观念,提高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加强党组织、党员队伍和科技人才建设。
二、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扶贫开发项目
根据扶贫规划要求,依托河沿村资源优势,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2013年-2014年,河沿村共选择确定了扶贫项目8个,累计投入各类资金609万元(其中:省、市、县级财政扶贫资金共140万元,帮扶资金69.71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99.29万元),所有这些扶贫项目资金都是严格按照《辽宁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强化管理,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甘招镇对所实施的项目都进行了跟踪、检查,及时了解项目工程进度和存在的困难。对已完工的项目实行了验收制,确保扶贫项目工程保质、保量完成。
(一)扶贫产业明显壮大发展。在2013年完成荒山改果园项目1000亩,果树下种植中药材;栽植榛子1000亩;种植紫苏1000亩;种植南瓜500亩;完成保护地旧改85栋;参与农户260户、698人。
(二)群众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改善村容村貌,全面提高村民居住环境,筹建休闲娱乐健身场所1300平方米,配套安装各类健身器材12套。改善了居住环境,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三)农民收入明显提高。2012年底,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90元;2013年底,人均收入达5865元;预计到2014年末将达到7000元。
(四)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完善。该村四组道路硬化部分,原路面为土路,雨天出行困难,为解决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在帮扶部门的帮助下,2013年完成3公里路基改造,2014年对此路实施了硬化工程。建水罐3个,修简易桥2座,此项目总投入254余万元,惠及全村百姓。
通过实施示范村建设,使河沿村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农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经济基础更加坚实。通过实施“千亩果园”“林下种植药材籽”“特色种植”等项目,河沿村的经济结构有了明显变化,已初步奠定了果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使农村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农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人均收入增长迅速。二是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示范村建设,河沿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班子凝聚力明显增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扶贫项目实施公平、公正、公开,群众普遍赞同。三是农村各项事业同步发展,人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贫困人口素质得到提高,精神面貌有了明显转变,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崇尚科学,崇尚文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深入人心。
两年来,河沿村在实施示范村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条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化的路子,使该村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今的河沿村,户户水泥路,家家看上了有线电视,生活、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三、几点体会
总结河沿村这一年多来的发展变化,有以下三点体会:
第一、河沿村的发展变化,离不开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 河沿村因自然条件等原因,多年来发展缓慢。副市长屈连春同志带领市直有关部门,深入到河沿村开展调研,并召开了现场工作会议,协调解决河沿村面临的困难;市扶贫办李主任等带领相关部门也曾到河沿村调研,并通过座谈的形式,认真聆听河沿村党员群众对河沿村的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针对老百姓反映集中的村路、桥梁建设和农业产业项目用水等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妥善解决。
第二、上级帮扶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是河沿村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 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多方力量,组织多方资金,实现扶贫开发的社会化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也为河沿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帮扶单位为河沿村做了以下几件实事:
1、朝阳市公路处直接投入资金64.18万元,用于四组道路硬化项目。此项目总规模长3公里,宽6米,修简易桥2座,于2014年10月初完工。此项目惠及全村百姓。
2、朝阳市公路处朝阳市综合执法局,为该村18户贫困户捐款物5.53万元。
3、朝阳市综合执法局直接投入资金5万元,用于林下种植中草药项目。
第三、确立主导产业,依靠项目支撑 ,是河沿村发展的关键因素。 河沿村往年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大田玉米,在省、市、县各级领导以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该村确定了林果业、林下种植中草药、特色种植等项目为主导产业。此项目直接和间接受益农户260户,户均增收3000元,使群众得到了切实的实惠。
1、完成荒山改造果园项目1000亩,树下种植中草药1000亩,受益农户140户。
2、栽植榛子1000亩,参与该项目农户150户、涉及357口人。
3、种植南瓜500亩,直接受益农户110户、341口人。
4、种植紫苏1000亩,受益农户113户、343口人。
5、完成保护地旧改85栋,受益农户85户、221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