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葬3把奢侈品青铜短剑 这位沈阳显贵是谁
春秋战国墓葬内出土的青铜短剑。
本报讯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主任记者王志东报道 青铜短剑、绿松石项饰……沈阳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陈列馆近日正式对外开放。由于在这座春秋战国墓葬内同时出土了三把青铜短剑,当时被称为“青铜短剑大墓”。
专家认为,从丰厚和珍贵的出土物品看,墓主人的身份很高贵,他到底是谁呢?
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陈列馆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因故长期闭馆。2015年沈阳文物古迹保护研究中心重新对展馆进行了修缮布展。1965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地带曾发掘了14座墓葬,其中编号为6512号墓葬为大型土圹竖穴棺椁墓。出土铜、陶、石、骨等随葬品共42种797件,其中主要是铜器,分为兵器、马具和装饰器,典型遗物有青铜短剑、青铜镞、镜形饰、刀囊牌饰、斧囊牌饰、刀、斧、凿、马镳、马衔、节约等。墓葬还出土了绿松石项饰与头饰、陶器、骨器等珍贵遗物。
根据体质人类学研究结果,墓主人系一位五六十岁的老年男性。尽管墓主人的真实身份目前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但其规模之大、棺椁制度之尊贵以及随葬品之丰富,都表明墓主人是该文化的显贵阶层和首领一类人物。
因为便于携带,青铜剑被当时君王所重视。到了东周时期,随着铸剑工艺的不断提升,士大夫阶层开始兴起佩剑之风,他们对于青铜剑的装饰性更加看重。一把上好的青铜剑就像今天的奢侈品一样,鎏金、错金银、镶嵌等装饰手段都被应用到青铜剑身上,有的剑鞘由象牙精雕而成,剑首饰以珍珠,堪称珍宝。这也是显示贵族身份的佩饰,并常用此向世人夸耀,以彰显主人的地位。这样的青铜剑已不仅仅是一件兵器了,而成为一种礼器。辽宁省文物保护专家组专家郭大顺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沈阳地区是燕国的重镇方城(侯城前身),隶燕辽东郡襄平县,为沈阳建城史之初,距今已有2600余年。因此,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大墓的发现,证明当时东北一些地区已纳入燕国的范围,为秦汉时期中央政权在东北建立郡县制,实施有效管辖奠定了基础。郭大顺判断,由于沈阳地区曾是燕国辖地,从墓群核心人物大墓的随葬物品如此丰厚来推测,墓主很可能是燕国派驻的官员,或者是当地部族军事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