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投资类非法集资沈批捕92人
昨晚,沈阳华玉黄金贸易公司的办公地点,卷帘门全部放下。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查金辉摄
警方刑拘50人,抓获逃犯42人;检察机关已批准逮捕92人,已依法起诉51人;沈阳华玉黄金贸易公司2009年成立,今年1月19日涉案,已经向1500余名投资人集资9.5亿元……
昨晚,针对去年年末席卷沈城投资担保公司的那场“风波”,沈阳警方发布上述消息。
警方消息称,目前相关案件仍在侦办中,涉案在逃人员将面临警方的全力抓捕。警方将最大限度追赃,减少群众经济损失。
批捕92人已经起诉51人
昨晚5时39分,沈阳市公安局官方微博的一则消息引爆人们的眼球。
这则消息,直指沈城去年10月发生的“部分投资类公司涉嫌非法集资问题”。这场“风波”掀起时,沈城多家投资担保公司法人失联,被投资人堵门。据不完全统计,沈阳“跑路”的投资担保公司至少有30家。
本报对此事曾持续关注。当多家投资担保公司老总被曝是河南伊川籍后,本报记者赶赴伊川,揭开伊川籍投资担保公司“跑路风波”曾席卷山东、长沙、大同等地,导致众多“投资人”血本无归。
案发后,沈阳警方展开对涉案人员的调查、抓捕工作。
进入2015年后,这场“风波”给沈城留下的痕迹仍在:临近一二级马路,很多“投资”公司或是卷帘门紧闭,或是“铁将军”把门,甚至张贴公安机关的封条。
未被市民了解的是,在另一个层面,对此类公司存在“问题”的深挖工作正在进行中。
昨晚的沈阳警方官博给出了答案,微博消息说,“沈阳市委、市政府对此始终高度重视,公安机关专门成立了打击投资类非法集资活动领导小组,副市长、公安局长许文有亲自组织全市公安机关开展案件侦办工作。”“截至目前,刑事拘留50人,抓获逃犯42人,并扣押了部分涉案资产。检察机关已批准逮捕92人,已依法起诉51人。”
继续追赃追逃减少群众损失
对于众多钱物受损的“投资人”而言,将涉案相关人员抓捕归案、使其受到法律制裁,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但更多人关心的是,自己从腰包掏出的血汗钱,还能追回不?
在辽沈晚报此前调查过程中,多名“投资人”表示,钱有的是从亲戚朋友处借来的,有的老年投资者还表示,交给这些公司的钱,是瞒着子女、亲属留下的“棺材本儿”,被骗后甚至不敢和人说。
针对这种困惑,警方发布的消息称,在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的情况下,沈阳警方将继续全力抓捕涉案在逃人员,最大限度地追赃、减少群众经济损失。
新闻纵深
6招远离非法集资
辽宁省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办公室、沈阳警方通过本报对非法集资进行剖析,并提醒市民切不可抱侥幸心理盲目投资。
1.查看公司是否有合法资质
看融资单位有无合法资质,合法的融资应得到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通过政府网站,查询相关企业是不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合法公司和机构,如果不具备发行、销售股票、出售金融产品以及开展存贷款业务的主体资格,就涉嫌非法集资。
此外,有“猫腻”的此类公司往往装点门面,骗取群众信任。不法分子往往成立公司,办理完备的工商、税务手续,在豪华写字楼租赁办公地点,聘请名人做广告加大宣传骗取信任。
分析:举例说明,融资担保公司须持有《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小额贷款公司须取得“小额贷款公司开业批复”文件。
2.要当心“高回报零风险”
在“高回报、零风险”面前要理智,与银行贷款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比较,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就是投资陷阱。天上不会掉馅饼,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快速致富”、“高回报、零风险”极有可能是投资陷阱。
分析:相关人士质疑,许诺“高回报”背后往往需要有“高利润”支撑,否则哪个公司也难以维系经营,而这种“高利润”在现实情况下那么容易实现吗?
3.搜网络信息避开高危陷阱
一些影响较大的非法集资犯罪,媒体多会报道,要通过互联网搜索查询相关企业违法犯罪记录,防止不法分子异地重犯。
分析:此次众多河南伊川籍老板被曝“跑路”,搜索相关报道可以发现,多地对“伊川籍”投资担保公司颇有诟病。
4.与专业人士商量避免上当
对亲朋好友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和反复劝说,要多与专业人士仔细商量、审慎决策,防止成为其发展下线的目标。有非法集资嫌疑的公司往往混淆投资理财概念,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等新词汇,利用专卖、代理、加盟连锁、消费增值返利、电子商务等新的经营方式为幌子,欺骗群众投资。
分析:很多老人合计拿养老钱投资,也不和孩子商量,如今后悔莫及。如果尽早和孩子打招呼,避免因为缺少判断力糊涂理财,结局可能就不一样了。
5.警惕传单广告
对通过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方式传递的集资信息,或由亲戚朋友同事转告的信息要警惕。
分析:知情人士指出,在这一轮投资担保公司曝出“状况”后,沈城街面上散发理财小传单、投资广告的人员在减少,有关部门已对这种行为进行整顿。
6.可咨询有关部门
如果实在无法判断是否是非法集资,市民可以向有关部门咨询,切不可抱侥幸心理盲目投资。通过查询工商登记资料,查明相关企业是否是合法企业,是否办理了税务登记等。如果主体身份不合法、不真实,则有欺诈嫌疑。
分析:专业人士指出,很多拿退休金“投资”的老人们根本不能称为“投资人”,他们缺少专业知识,更没有防范风险的能力。
非法集资损失自负
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因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
具体情况包括:形成的债务和风险,不得转嫁给未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活动的国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任何单位;债权债务清理清退后,有剩余非法财物的,予以没收,就地上缴中央金库。
在取缔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活动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只负责组织协调工作,而不能采取财政拨款的方式弥补非法集资造成的损失。
案情披露
沈阳华玉黄金贸易公司
高额回报做诱饵非法集资
昨晚5时30分,针对多宗类似案件中的一起,沈阳警方发布消息。
这家公司是沈阳华玉黄金贸易公司,涉案罪名被指是“涉嫌非法集资”。
官博消息中称,沈阳警方自今年1月19日接到群众关于此案的报警,于当日即成立专案组连夜开展工作,用一周时间将涉案的李某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
经查,华玉黄金贸易公司于2009年成立后,即用高额利息回报做诱饵,以“黄金理财”、“黄金回购”等方式,向社会不特定群体非法集资,初步审查登记投资人1500余人、涉案金额9.5亿元。
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扣押和冻结部分涉案款物及资金账户等。
现场回访
华玉公司锁门用木棍别住
昨晚8时30分,记者来到沈阳华玉黄金贸易公司的办公地点。紧锁的自动玻璃门内卷帘门全部放下,两侧的手拉玻璃门已经上锁,并在下方用木棍别住,玻璃门上方二楼楼体处,悬挂着一整块广告牌,长度约3米,宽度1.5米,上面除了一个标识外,写着“华玉黄金投资放心”,最下方是地址和一部座机号码。
经过此处的市民没有人特意留意这家店铺,当记者问到“华玉黄金”时,下楼遛弯的刘先生称,自己离这里不远,但没有投资,只是在新闻里听说过,最开始闹起来的时候是因为不返钱给投资者了,后来是警方介入调查了。“都是贪小便宜惹的祸。”刘先生说。
沈阳华玉黄金贸易公司如何卷走“投资人”的钱?辽沈晚报记者曾介入调查。
投资者刘女士介绍,她是2012年经朋友介绍到这家公司购买黄金进行投资的。“当时黄金的价格是200元/克,但华玉卖给我们是375元/克,当时我花18.75万元购买了500克黄金,按照2分利的约定,每个月给返3750元。”刘女士介绍,起初“华玉黄金”如期返还,自己还介绍了家人投资,没想到从2015年1月5日开始,公司就以各种理由推迟,不再返钱。
除了刘女士这种拿走黄金额外返利的形式外,“华玉黄金”还有另外一种返利更高的模式:购买黄金后,黄金托管给“华玉黄金”,可得到1分5的回报,这样算起来投资者一共可以得到3分5的回报。
杨先生就是选择这样的高回报的方式,如今手里除了一份购货凭证和一份委托凭证外,一无所有。
警方提醒
非法集资12种形式
沈阳警方曾发布7000余字的警示信息,提醒市民防范非法集资违法犯罪“陷阱”。
警方称,“近年来,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有所抬头”。养殖、变相发行股票债券、开发庄园……非法集资有12种常见的表现形式,警方提醒市民注意甄别。
1.借种植、养殖、项目开发、庄园开发、生态环保投资等名义;
2.以发行或变相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等权利凭证或以期货交易、典当为名进行;
3.认领股份、入股分红;
4.会员卡、会员证、席位证、优惠卡、消费卡等方式;
5.商品销售与返租、回购与转让、发展会员、商家加盟与“快速积分法”等方式;
6.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或地下钱庄非法集资;
7.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构造的虚拟产品,如“电子商铺”、“电子百货”投资委托经营、到期回购等;
8.对物业、地产等资产进行等份分割,出售其份额的处置权;
9.签订商品经销合同等形式;
10.利用传销或秘密串联的形式非法集资;
11.利用互联网设立投资基金;
12.利用“电子黄金投资”。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杨宝顶陈静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