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名将后人来沈“上课”

25.08.2015  17:08

   育才学生徐伯聿:“张奶奶,你能不能在电话里 给我讲个抗联故事?”

  李兆麟女儿张卓亚:“我也是育才校友, 我要当面给你们讲故事。”

  “十四年东北抗联的战争是无名英雄与烈士的战争,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更值得你们这一代的孩子们去尊重和传承。”8月24日,在东北育才学校的小剧场里,抗联名将李兆麟将军女儿张卓亚,为该校高中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开学第一课”。

  重回母校、重温记忆。曾经在东北育才小学读过书的张卓亚老人如今已年逾70,时隔60多年再回到这里,她感慨地说,在东北育才,最难忘的是学校的铁门、防空洞,还有那些“老师妈妈”。

   “中学生们应少年立志,心怀家国”

  就在不久前,身在北京的张卓亚老人接到一个来自沈阳的陌生电话。电话里,一名叫徐伯聿的高中生礼貌地做了自我介绍,并询问张奶奶能否在电话里给他讲一个抗联的故事。

  仔细询问,张卓亚得知,东北育才学校以“东北抗日斗争”为主题,给学生们布置了暑期社会实践任务,高一学生徐伯聿所在小组的主要任务是了解东北抗联历史。他和小组成员们去了本溪的东北抗联事迹纪念馆等地走访调查,并想办法要到了张卓亚老人的电话。听说了缘由,张卓亚老人很受感动。“我跟这个孩子说,我也是东北育才学校的校友,我要当面给你和你的同学们讲一讲抗联的故事。”

  在“课堂”上,72岁的张卓娅给中学生们讲述了父亲和母亲在抗联密营生活及战斗的点点滴滴,以及抗联战士们英勇抗战、无私无畏、艰苦卓绝的斗争场面。她还和大家分享了父亲少年时立志做大禹,为百姓做事的两则故事,号召中学生们要少年立志,心怀家国。

   “在育才学校,我们叫老师妈妈”

  1952年,7岁的张卓娅曾短暂地就读于东北育才小学。“我当时读小学二年级,哥哥长我一岁,读三年级。”张卓娅回忆说:“记忆中,当时的东北育才小学更像是那种教会学校,特别干净,宿舍里都是铁窗。学校是寄宿制,不能随便出门,我哥哥每天撞铁门说要回家,我就比较听话,但总是会做梦,梦见姥姥,梦见妈妈。”

  60多年,她第一次回到东北育才学校。说起最难忘的事,张卓娅告诉记者,“那时候学校里有教课的老师,还有生活老师,学校里的孩子父母都不在身边,我们管生活老师都是叫妈妈。”

   “学到了抗联英雄身上的品质”

  在东北育才学校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开学第一课”上,除了张卓亚给学生讲抗联故事,学生们也分组做了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李沛恒、王嘉林两名学生告诉记者,这个假期,同学们不仅实地探访了东北抗联事迹纪念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等,还访问了很多专家和抗联英雄后人,了解了很多教科书上没有的历史。

  “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学习到了抗联英雄身上的品质,了解到了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如何去抗争。”李沛恒说,“以前对抗日是比较模糊的概念,但这次实践让我们和很多抗联英雄后人接触,这些历史离我们更近了。”

刘宁当选辽宁省省长
  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0教育厅
刘宁主持召开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教育厅
辽宁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在辽宁教育学院成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