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产业支撑、财政奖补、以点带面—— 抚顺集体经济“空壳村”变身实力村

08.02.2018  17:27

      1月27日,在抚顺市财政局4楼会议室里,一场特殊的答辩会正在火热进行。依次走上讲台做汇报的,是来自抚顺市45个村的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坐在台下的评委,则是来自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农委、市扶贫办的领导及省农科院的专家。

  “如果成为试点村,我们村集体将向香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资200万元,用于购买合作社社员60.6%的股权,预计当年村集体可获得分红24.24万元,社员可用出售股权得到的资金发展南瓜种植产业……”抚顺县上马镇洋湖村党支部书记陈岩亮出他的计划。

  “社员一年能赚多少?”“产业前景如何?”“村集体收入将怎样使用?”……评委们听得认真,问得仔细。

  原来,这是一场围绕发展村集体经济而开展的公开竞争答辩会。经过激烈角逐,抚顺市将最终确定21个村为2018年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每村获得省财政专项资金200万元,专门用于扶持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实打实的投入,让抚顺市“党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想法落地。

  近年来,抚顺市稳步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党建引领、产业支撑、财政奖补、以点带面,让一个个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逐步变身成为实力村。

  钱从哪来?财政奖补,为试点村注入启动资金

  没有家底甚至有欠账,连启动资金都没有,成为不少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头道难题。

  “2016年以来,省财政为全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拨付专项资金,帮了大忙。”抚顺市财政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可究竟如何确定试点村,确保把真金白银花到刀刃上?抚顺市进行创新探索,按照“村级申报、乡镇推荐、县区把关、市级审核”的步骤,运用方案评审、实地考察、现场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公开竞争评选,确保试点村选取和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更加公平、透明、科学。自开展试点确定工作以来,2016年、2017年全市已确定33个试点村,其中27个已取得收益,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

  抚顺市成立了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农委组成的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联合工作机构,各县(区)也都成立由县(区)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农发局组成的联合工作组,明确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为试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抚顺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新武介绍,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抚顺市认真组织实施“百千万富民强村工程”,注重选树培养壮大村集体经济典型,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去年,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到江苏苏州,省内的海城、大梨树村等集体经济发展得好的地方集中学习,利用村级组织阵地开展各类致富培训,不断提高村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本领。同时,还通过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等方式,不断夯实组织建设,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在本次试点村评选工作中,市委组织部的职责分工主要是对村“两委”班子进行把关,主要看村党组织书记政治素质是否过硬、在群众中是否有威信、发展村经济思路是否清晰等。

  抚顺市财政局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王晓霞告诉记者,市财政局牵头制定了《抚顺市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公开竞争评审办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资金管理办法》,并负责组织实施开展公开竞争、督导检查以及绩效考评等工作。这项工作启动两年来,全市下拨到位6600万元扶持资金助力33个试点村取得收益,工作实绩走在全省前列。

  为保证试点资金保值增值,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实现投入收益最大化,抚顺市因村施策,帮助各试点村选准项目,选定合作方式,普遍把扶持资金投放在固定资产方面,资产变为股权,降低运营风险,实现效益最大化。

  抚顺市财政局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对2017年、2018年参加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公开竞争未选中的行政村,将其纳入项目库管理,跟踪指导,培育发展。

  谁来牵头?书记承诺,群众放心跟着干

  1月26日,清原满族自治县白天气温就已接近-30℃。这天下午,位于该县英额门镇新民屯村村部东两公里左右的腾飞禽畜饲养专业合作社,几十头牛正在户外空地上晒太阳,村党支部书记周洪江和村委会主任李景海棚里棚外忙活,一边察看现场情况,一边研究春节前要办的几件事。

  “要卖出一批,再进一批,还要开一次社员大会,年终了要给大家分红,为来年大干鼓鼓劲儿。”见到记者,周洪江打开话匣子,详细讲述了新民屯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前前后后。

  2016年7月1日,周洪江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部分党员到丹东大梨树村考察学习,被毛丰美的“”字精神所感染,回到村里就先后召开“两委”会、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壮大村集体经济问题。

  干什么产业?新民屯村有不少村民散养黄牛和种植中药材,全村年出栏黄牛就达到500多头。如果发展中药材,同镇的椽子沟村早已走在前面,市场空间有限,还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养牛行,有基础,有经验。”村“两委”与村民想到一块儿了,“发展黄牛养殖产业,一种育肥牛,一种繁育牛,前景错不了。

  钱从哪来?当时村集体没有钱,兴致勃勃的村民一遇到入股问题便打起退堂鼓。凭什么让村民跟着你干?周洪江和李景海两人凑了20万元作为集体经济出资和启动资金,向村民承诺:“赔了算我们俩的,赚了算集体的。”从自己腰包里掏钱当集体的用,那就不是图自己赚钱,而是想给村里赚钱,带动大伙儿一起致富,村民表示,“干部没有私心,我们跟着干自然放心”。就这样,全村包括18名党员在内的48户村民自愿入股,腾飞禽畜饲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了。

  怎么干?2016年9月,合作社养殖场开建,周洪江几乎天天跑工地,有时自己上手帮忙,协调解决随时遇到的难题。最终,一个占地共0.86公顷、两个主厂房面积达160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场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拥有育肥牛29头、繁育牛76头。

  效益如何?2017年,新民屯村被确定为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周洪江和李景海的20万元加上省财政拨付的200万元扶持资金以集体资本入股,享有合作社51%的股份,其余入股村民享有合作社49%的股份,年终按比例进行分红。周洪江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前黄牛就可出栏一批,“预计村集体收入可达10万元,入社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所得收益还要为全镇5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发放600元。

  “赔了自己担,赚了归村民。”与周洪江一样,很多试点村党组织书记在成立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时作出的承诺,让群众踏踏实实地跟着党组织一起干。

  效果怎样?党员打样,村民增收集体增利

  2016年,新宾满族自治县榆树乡蔡家村被确定为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得到省级扶持资金。村党支部把这笔资金投入香菇专业种植合作社,作为村集体注资入股,占股金总额的65.4%,农户以土地使用权入股,折资79.2万元,占股金总额的34.6%。

  目前,蔡家村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占地面积近14公顷,建了200多个大棚,香菇菌棒总数达100万棒,每棚产香菇6吨,香菇总产量1500余吨。2017年底,已销售香菇1500吨,合作社总收入90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11万元。

  为促进党群共富,对村集体建成的大棚,合作社优先雇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残疾村民务工,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则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为合作社股民,年底享受分红。通过采取“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形式,2017年合作社内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

  杨国江是清原县大苏河乡长沙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多年打拼,成为当地拥有数百万资产的产业大户。在其奋斗过程中,党组织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施以援手,促使他思想转变,2006年光荣入党,他也由此树立起“大家富才是真正富”的创业理念。

  2008年,杨国江发起并组织成立红河谷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数达到150户,主要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他把遍及周边9个村的12名从事中药材产业的党员组织起来,于2011年5月成立“红河谷中药材产业党支部”。自此,产业以党支部为核心,发挥党组织的优势,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回想起2013年当选长沙村党支部副书记时,村集体账面只有39块钱,还有不少欠账的情景,杨国江就一句话:“头疼。”可经过这几年的打拼,尤其是得到省级扶持资金后,以其入股红河谷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混合经营,发展平地有机西洋参,扩大现有平地有机西洋参产业规模,通过入股分红资金扩大村集体积累,逐步解决群众需要的公益福利事业,在监事会的有效监督下,确保资金安全,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今天,杨国江觉得“总算对村民有了交代,不至于让大家戳脊梁骨”。

  蜂蜜沟村党支部则确定了经营绒山羊养殖产业的发展思路,成立绒山羊绿色养殖合作社。村党支部在村集体投入70万元的基础上,发动12名党员带头入社,并为剩余15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人担保2万元入社金,让这些贫困户吃下“定心丸”。

  如今,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在党组织书记和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借着省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东风,抚顺市越来越多的“空壳村”正逐步向实力村转型,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奏响序曲……

      (记者 史冬柏)

用大民生温暖百姓小日子
    1月23日一大早,财政厅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十三五”期间水产品增产18.辽宁频道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成为我国首辽宁频道
朝阳高新区融入京津冀建特色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朝阳高辽宁频道
前四月大连市经济延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态势
  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今年1月至4月,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