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一立一放为老邻居报7年平安
李静兰跟老大姐7年的约定中,老伴也鼎力帮助过。东大社区供图
李静兰喜欢读报,她就跟老大姐约定,她每天取报纸,会把一张旧报纸平放在楼道窗台上。老大姐出门就把报纸“立”起来,李静兰看见报纸“立”起来了,就知道老大姐一切都好。
两位七八十岁的老邻居,依靠一张走廊窗台上的报纸传递着彼此一切安好的消息,一坚持就是7年。
沈阳市和平区东大社区的李静兰,在邻居眼中是一个爱自找麻烦的人,正是她的不怕麻烦和诚信牵出了一段邻里情深、一段老姐妹情深的感人故事。
报纸立起来就知大姐安好
李静兰不好意思直接开门影响大姐生活,但一天看不见大姐心里还发慌,干脆就跟大姐商量,在走廊里做个暗号,看到信号就知道大姐一切安好。
李静兰是原望湖路小学教师。7年前的一个晚上,邻家80多岁老大姐的老伴突然病故了,就剩下她一个人。眼看着老大姐的精神头儿一天不如一天,再加上腿脚也不好使,李静兰心里挺不得劲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主动照顾她的日常起居。
老大姐腿脚不好,李静兰常去大姐家敲门问平安。老大姐看李静兰担心得厉害,干脆就把家里门窗的钥匙放到李静兰家一套,作为备用。有时候老大姐出门后没带钥匙,就让李静兰帮忙打开。
李静兰不好意思直接开门影响大姐生活,但一天看不见大姐心里还发慌,干脆就跟大姐商量,在走廊里做个暗号,看到信号就知道大姐一切安好。
李静兰喜欢读报,她就跟老大姐约定,她每天取报纸,会把一张旧报纸平放在楼道窗台上。老大姐出门就把报纸“立”起来,李静兰看见报纸“立”起来了,就知道老大姐一切都好。
“老大姐人仔细,不愿意麻烦我们,别看这暗号简单,六七年中,有那么三两次老大姐忘记把报纸立起来,我回身就到屋里拿钥匙开门,打开房门见到老大姐安然无恙,老大姐看见我也马上回过味儿,说‘哎呀,小李,我忘记了’,我们双方一笑,各自再忙活各自的……”
年节都按大姐口味送饭菜
时间长了,老大姐的口味李静兰夫妇全都了解,隔三差五就会送去老大姐想吃又不方便做的点心。
自从老大姐老伴去世后,凡是遇到过节,李静兰都想把大姐接到家里来照顾。但是老大姐不愿意到别人家过年,总觉得有点别扭。李静兰就特意为老大姐做好适合她口味的食物,送过去陪老大姐吃了饭再回家。
“汤圆我都有点撑啦!”每年元宵节一早,李静兰夫妇就把煮好的汤圆送到大姐家里。按照习俗,元宵节晚上要吃饺子,到了下午,她们两口子又根据大姐的口味,早早包好了素馅的饺子。
时间长了,老大姐的口味李静兰夫妇全都了解,隔三差五就会送去老大姐想吃又不方便做的点心。
出国托付老伴“报”平安
“每天我们必须打一个越洋电话,每次通电话,我问的第一句话都是那报纸咋样。
李静兰说:“2014年我去国外照顾女儿坐月子,走了四个月,我心里最惦记那报纸,老伴知道我心思,这一立一放的事,就由他接手了。每天我们必须打一个越洋电话,每次通电话,我问的第一句话都是那报纸咋样。”
夫妇都是退休党员,这良好的家风也影响了下一代。李静兰的女儿从小在学校就爱助人为乐,有一年冬天下雪了,李静兰一早发现放寒假的女儿不见了,找了半天才发现女儿留在桌子上的纸条,原来她看雪停了就到楼下帮社区义工扫雪去了。李静兰夫妇赶紧下楼,才在楼下找到已经忙得满脸通红的女儿。
“出国以后,我女儿也一直在做义工。她小时候我就跟她说,帮助别人不要觉得自己吃亏了,人就是要多做善事,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多帮助别人,生活才有意义,才能更自信坦然。”李静兰认为,儿女主要也是从小受到家庭的熏染,就连她也是从小就在父母乐于助人的影响下成长。
从小就在邻里互助中成长
李静兰说:“我从来没有特意说我要做善事,而是觉得这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也希望我的儿孙们能把美德继承和发扬下去。”
在李静兰的记忆里,每次过年家里都要包好多饺子,父母会先可着每个邻居家送一碗,剩下的孩子们才能上桌。
同样每年过年,李静兰家都会收到邻居送来的年夜菜。
“有一年冬天,我放学没带钥匙,冬天在门口冻得不行。邻居阿姨就把我接到家里,还给做了热乎饭。我妈还以为我已经回家了,快半夜才回家,我就在邻居家睡了。阿姨怕吵醒我,还不让妈妈叫醒我,第二天一早给我做了早饭。”
李静兰说:“我从来没有特意说我要做善事,而是觉得这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也希望我的儿孙们能把美德继承和发扬下去。”
老大姐今年春节前由亲戚接走搬回老家去住了,80多岁的李静兰也结束了她跟大姐的约定,不过她仍说:“只要我还有精力,如果还有邻居需要照顾,我一定义不容辞。”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康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