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利国接受人民网专访:建设智慧沈阳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5.03.2016  16:05
  人民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孝金波、胡佳林)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十三五”时期要“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环境,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作为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2012年11月我国开始进行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目前,国内有500座城市正进行着智慧城市的试点。如何看待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对此,3月11日,沈阳市长潘利国接受人民网采访,谈了自己的看法。

  潘利国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都对智慧城市建设作出部署,充分反映了中央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当前,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社会生产方式、城市治理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随之而来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崭新模式,是信息化与城市化、工业化集成的系统,是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引擎和加速器。从稳增长、调结构来看,智慧城市催生新产业、拉动新投资、带来新消费,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所以,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建设“智慧沈阳”,就是给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使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这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全力打造惠民、兴业、善政“三位一体”沈阳模式

  什么是智慧城市?是足不出户完成各类支付缴费?是所有排队通过手机一键解决?还是高速Wi-Fi覆盖城市每个角落?在潘利国看来,这些只是智慧城市的一角。智慧城市建设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也不是委托给一个公司去做那么简单。潘利国说:“我们对智慧城市的认识也有一个深化提高的过程,经过深入调研、思考,我们确定了打造惠民、兴业、善政‘三位一体’的沈阳模式。惠民是目的,兴业是基础,善政是保障。三者是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惠民,就是智慧城市建设要服务老百姓,要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智能化的公共产品。去年沈阳实施了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一系列涉及民生的智慧建设工程。比如,在全市19家市属三级医院启动了“智慧医院”建设,通过已经开通的“我的沈阳”手机APP可以直接挂号。市民得了小病,可以选择到社区看,如果病情复杂,可以首先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专家远程问诊。同时,“行车易”、“停车易”、“乘车易”和“就业通”等平台上线运行。在主要商业街区试点安置户外智能终端,让没带手机的人也能随时获得便捷服务。今年还将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统一平台,探索实行“城市一卡通”,不仅是出行、购物,还要让涉及沈阳人日常生活的更多功能,比如医疗、社保……尽可能通过一张卡完成。

  兴业,就是推进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潘利国介绍,去年沈阳制定实施了智慧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打造一批智慧产业园区,阿里、百度、中兴、浪潮、软通动力等互联网龙头企业已悉数落户沈阳,很多互联网、智能化应用已经从工厂走进了家庭,比如沈阳海尔冰箱互联工厂实现了用户可以在家中定制冰箱的功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智慧产业在沈阳加速形成,通过智慧产业化,将起到调整结构的作用。同时,我们正在利用新兴智能化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目前,沈阳以新松为代表的机器人产业呈裂变式发展,去年收入增长了30%。沈阳机床集团高档数控机床去年销量增长1.5倍,今年前两个月的订单已达到2万台。我们启动实施了制造业智能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千名企业家到海尔、宝马等企业开展智能转型专题培训,帮助首批100家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其中20家企业已完成咨询诊断和解决方案编制,沈阳机床集团智能机床、东软医疗影像设备成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这是产业智慧化,将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

  善政,潘利国解释,这个“善”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善良”,就是政府要始终怀有为民服务的情怀。一个是“善于”,就是政府要善于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服务百姓、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建设智慧城市要有智慧型政府,政府首先要跟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信息技术深刻变革相适应。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智慧城市建设也是在倒逼政府改革。比如,原来的“电子政务”,现在要走向更高级的形态,变成“智慧政务”。去年,沈阳已建成了全市统一的协同办公平台,大量文件实现在线即时处理,基本不再出现“等人回来才能签字”的情况。今年要成立全市的行政审批局,让老百姓少跑路,想要办的事不出一个大厅就能解决。如果不打造智慧政府,那么政府的工作效率上不去,城市的运转效率也上不去。

   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参与、资源整合、共享发展

  潘利国说,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沈阳市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上,去年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启动。就如何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潘利国说,沈阳市的工作思路就是“政府主导、多元参与、资源整合、共享发展”。

  政府主导,就是政府要抓顶层设计,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序、协调和兼容。沈阳充分吸纳了新加坡、美国、韩国等国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聘请顶级专家团队参与制定智慧城市规划。目前,已制定并实施了《沈阳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智慧沈阳建设实施方案》、《沈阳市智慧产业发展规划》和《沈阳市促进大数据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把政府的平台初步搭建了起来。

  多元参与,就是智慧城市建设要有政府、社会、企业、市民的公共参与。比如,“我的沈阳”APP包含的很多功能,市民使用起来才有生命力。另外,政府做了多个方面的规划,需要国内外专业公司参与,让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切入点,这样来形成整体合力。

  资源整合,就是按照优势互补、各显其能的原则,首先政府要把自己的事做好,要出台引导性政策,要为企业做好服务。各个企业发挥自己最突出的优势,比如在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等方面,都能找到自己最佳的位置,都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效能最优。

  共享发展,就是政府、企业、市民共享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获得感,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推动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进入一个更高级的形态。

  如何来保障智慧政府建设得到有效推进?潘利国介绍,沈阳市通过“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一流的理念”、“一流的技术”这四方面措施来保障。“一号工程”就是把智慧城市作为沈阳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头号工程予以推进。“一把手工程”就是从市政府到区县、部门由“一把手”亲自抓,大家都找好自己的切入点,有自己的项目,并监督实施进展。“一流的理念”就是智慧城市建设要融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同时要树立智慧城市的专业理念,即战略性思维、全球化视野和本土化行动。“一流的技术”就是沈阳要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最先进的技术、最专业的公司,并落到符合本地实际的项目上,避免走弯路。

   打破信息孤岛推进大数据资源整合共享

  潘利国说,沈阳的智慧城市建设最终要实现“数据高度集成、资源高效配置、万物互通互联”。在这当中,数据的采集、分析、集成、开放、应用是核心。为贯彻中央实施的“数据强国”战略,沈阳市正在全力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申请和创建工作。

  大数据发展的关键是落地实施,那么如何打破数据壁垒,保障智慧城市建设呢?

  潘利国说,去年沈阳组建了政府大数据管理局和市场化的运营公司,创建东北大数据产业联盟、大数据研究院和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设立大数据产业投资基金,着力打破利益藩篱和信息孤岛,推动城市所有的资源全面互联、高度整合、优化配置,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效率、效益和效能。比如,下一步我们城市的路灯系统将变成城市的“神经系统”,在作为无线热点之外,可以采集和监测交通、气象等各类数据。

  潘利国坦言,智慧城市建设也存在一些需要突破的难点,包括数据资源整合、信息安全等问题。比如一张“一卡通”的市民卡,数量巨大,涉及到利益问题、便利性问题等方方面面。这些我们要充分考虑,精心设计方案。而在数据安全保障方面,更要步步为营。大数据要坚持分类、分层开放,第一类是免费开放,第二类是在政府内部互通互联、实现共享,第三类向社会有偿开放,第四类是安全数据,这是底线保证。对此,沈阳市还会制定出台相关的保障措施。

  潘利国说,下一步,沈阳还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全面推进沈阳经济区智慧城市群一体化战略实施,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促进大区域协同战略的落地,促进城市间数据共享和协同开发,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慧经济先导区、充满活力的区域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和全国智慧城市群典型示范区。

  “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治理的创新,国内外其他城市可能已经做了类似的事情,但我们要走出符合沈阳实际、具有沈阳特色的路子,也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的现成经验”,潘利国表示,我们要全力打造好惠民、兴业、善政“三位一体”的沈阳模式,开创出一条智慧城市创新发展之路,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编辑: zfw01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