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看国务院如何做“加减乘除”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今年以来,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国务院常务会议至少6次对制造业进行部署,国务院层面也出台了多个相关文件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些重要政策文件都有哪些?讲了什么?一起来了解国务院为中国制造做的“加减乘除”运算。
加法
中国制造+互联网
催生制造新模式
“‘互联网+’是对‘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支撑,要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李克强总理在5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5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8年底,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的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国务院明确了主要任务:
● 打造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包括深化工业云、大数据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汇聚众智,加快构建新型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等。
● 推动互联网企业构建制造业“双创”服务体系。支持大型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建设面向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双创”服务平台。
● 支持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支持制造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开展战略投资、品牌培育、网上销售、物流配送等领域合作等。
● 培育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面向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实施智能制造等重大工程,支持企业深化质量管理与互联网的融合等。
● 强化融合发展基础支撑。推动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强化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基础技术和产业支撑能力等。
● 提升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推动工业产品互联互通的标识解析、数据交换、通信协议等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等。
● 提高工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实施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制定完善工业信息安全管理等政策法规,健全工业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减法
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
实现脱困发展
1月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推动行业结构优化、脱困升级,具有重要意义。2月,国务院分别印发《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的措施,主要包括:
● 以更加严格的安全、环保、质量、能耗等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限期退出,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造等主动退出产能。在近几年淘汰落后钢铁产能9000多万吨的基础上,再压减粗钢产能1—1.5亿吨;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
● 严控新增产能。严格督查落实国家2013年有关停止备案新增产能钢铁项目的决定。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新增产能的技改和产能核增项目。
● 完善支持政策。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按规定对地方化解过剩产能中的人员分流安置给予奖补。支持金融机构做好呆账核销和抵债资产处置,完善不良资产批量转让政策。支持保险资金等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并购重组,发展相关产权交易市场。
乘法
发挥品牌引领作用
推动供需结构升级
5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部署开展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意见》提出要提高品牌竞争力、培育知名品牌、完善品牌服务体系、推进品牌国际化。
6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指出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意见》明确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的3大重点工程:
● 品牌基础建设工程:围绕品牌影响因素,打牢品牌发展基础,为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创造条件。包括:推行更高质量标准;提升检验检测能力等。
● 供给结构升级工程: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主要内容,从一、二、三产业着手,采取有效举措,推动供给结构升级。包括:丰富产品和服务品种;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等。
● 需求结构升级工程:发挥品牌影响力,切实采取可行措施,扩大自主品牌产品消费,适应引领消费结构升级。包括:努力提振消费信心;宣传展示自主品牌等。
除法
精益求精、优化质量
助力“弯道超车”
4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弘扬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生产更多有创意、品质优、受群众欢迎的产品,坚决淘汰不达标产品,提振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支撑制造业提质增效、提升国际竞争力。
4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对2016年重点工作做出明确部署,强调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建设质量强国。《行动计划》包括:
● 增强质量和品牌提升的动力。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大力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质量素养等。
● 优化质量和品牌提升的环境。加强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等。
● 培育质量和品牌竞争新优势。推动外贸优进优出;促进电子商务产业提质升级等。
● 夯实质量和品牌提升的基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充分发挥质量技术基础的支撑作用等。
● 实施质量和品牌提升工程。实施质量和品牌重点工程。实施质量和品牌标杆对比提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