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 构建产业新体系
辽宁大学自贸试验区研究院副院长、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孙丽
沈阳要依托自贸试验区建设,科学地规划好快速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实现沈阳全面振兴的时间表。到2020年,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升,重点行业和企业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争取再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全面振兴,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以及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
●以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广泛应用为突破口,围绕重点产业,充分发挥政策的扶持引导作用,促进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全面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推动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以此进一步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促进“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鼓励新兴产业龙头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同,促进生产、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构建协同高效的研发体系和生产销售网络,构建新型制造体系。
●要构建具有沈阳特色的高端装备制造体系。围绕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数字医疗等领域,推进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的创新发展和应用。
加快建设波音等飞机整机合作装配线、民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要航空零部件、通用航空制造等四个研发制造基地。
提升汽车、信息技术、电力装备、机械装备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及产品、集成电路及IC设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打造集研发、制造、试验、示范运行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提升重型燃机、输变电装备、核电装备、重矿装备以及通用装备等的智能化水平。
推动一批重点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升级。
●加强制造业质量品牌建设。要加快推进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改进质量控制技术,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提升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重新塑造沈阳质量、沈阳品牌的整体形象。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
沈阳应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从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鼓励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开展系统集成、设备租赁、提供解决方案、再制造、检验检测、远程咨询等增值服务;
优先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能力;
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快物流服务系统建设,提高物流企业配送的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提高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整体竞争力。
重点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探索多种所有制资本优势的互补,相互促进体制机制,完善国有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依托自贸试验区这个重要的平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不断增强自贸试验区对东北地区的辐射功能。
何强整理张文魁摄袁野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