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结构调整促进辽宁经济走向中高端
推进结构调整促进辽宁经济走向中高端
———访辽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万强
辽宁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客观上确实有外部需求低迷、社会投资意愿不足、“三期叠加”多种矛盾相互交织等客观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体制机制、产业结构问题。8月18日,辽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万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推进结构调整,要大力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增强政府服务能力,创造更好的软环境。
目前,我省的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面临的形势依旧严峻复杂,稳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传统产品占大头、“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居多等结构问题制约着辽宁的发展。
张万强介绍,我省主要存在三方面的结构问题。首先是工业总体水平位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具体而言,工业产品成套能力较弱,作为装备制造业基地,尽管我省生产的一些主机产品具有一定优势,但缺乏装配成套、直接提供打包的解决方案,完成“交钥匙工程”能力不强。一些核心零部件还严重依赖进口,虽然产业整体规模较大,但综合利润率较低。因此,应加快科技创新,推进“两化”融合,提升智能化水平,促进产业链提升,引领工业走向价值链中高端。
其次是服务业发展滞后,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当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如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起来,最终会成为工业发展的瓶颈。应大力推进研发、设计、物流、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制造业的“含金量”。
第三,重化工业所占比过高。目前我省重化工业占比达80%,大多是中低端产品,多年来没有太大改变。这样的结构不够合理,当重化工业不景气时,辽宁首先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辽宁应大力发展服务业、轻工业、科技型产业等,努力改变这种不合理结构。
推进结构调整,需要多方面发力。张万强说,首先,应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高新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其次,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通过增量调结构;另外,要大力改善投资环境,让国内外资本、高新技术项目愿意投资辽宁。政府应创造有利于招商、安商、养商的发展环境,不缺位、不越位,增强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和积极性,这是我们需要向南方发达省市学习的。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治本之策,也是推进结构调整的加速器。张万强说,体制机制的改革,对老工业基地来说尤为关键。从2003年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我省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但不够彻底。部分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后还存在一股独大的问题,国有企业的弊端仍然存在,现代企业运行模式没有完全确立,股份制公司治理结构仍需完善,需要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另外,还应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使企业轻装上阵,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更有利于推进结构调整。
张万强认为,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在推进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省的行业协会、商会,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南方沿海地区,做得还远远不到位,远达不到市场化推进行业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