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追求文明没有终点

02.03.2015  13:23

三年一次的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辽宁喜讯连连。即大连第四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奖牌,沈阳首度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全国文明城市的评价体系,包含220多项测评指标,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这一荣誉是对城市的最高褒奖,是块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

文明看似无形,实则有力。有位记者去年到大连出差,乘出租车时遇上两件小事:一位出租车司机主动找回一元钱,因为“送前面那位拼车的乘客绕了点路”;另一位出租车司机为让老人安全过马路,在行驶途中踩了一脚刹车。记者由此盛赞大连的城市素质和风貌,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正该落到一枚硬币、一脚刹车上来”。

我们对一个城市的印象,正是由这样的小事累积而来。出租车窗口,折射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见证一个城市的素质和风貌。而反观其他一些城市,拒载、宰客、绕道,成了家常便饭,屡经整治不见起色。这种差异,既是管理者的水平差异,也是从业者素质的差异。综合起来,就是城市文明之间的差异。

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的最大价值,正在于此,期冀居者舒心、来者温心。无论是沈阳的十年磨一剑,还是大连的坚持不懈,在迈向全国文明城市征途中,这两地都踏实而坚定地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概言之,一座城市发展得怎么样,是否能持续文明发展,创造更辉煌、灿烂的文明,最终取决于这座城市的传统和文化,根本在于市民的素质。

创建不只为获得一块金牌,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才是最终目的。十多年前,沈阳申办全国文明城市时,被市民问起最多的问题是文明城市和我有什么关系?如今,很少有人会再问这个问题,从文明排队“大雁行动”,到“微笑沈阳”城市名片;从感动沈阳人物年度评选,到“身边好人”季度张榜,很多人都已经从自己身边的变化中,感受到文明和进步。

城市的文明,说到底是一种人文关怀,是让人有愉悦生活的环境。所以说,实现文明之城,不是一朝一夕干出的政绩,而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创建不易,守成更难,如何千方百计让文明之力最大化,创建文明城市才不会沦为一场活动,社会上才能形成良好的文明风尚,广大群众才能真正享受到创建文明城市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