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针”与“线”
再取消下放一批审批项目,大幅度减少前置审批;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在创办、成长、税费、融资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启动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促进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此次人代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一项项旨在开路、清障、除弊的改革“重磅”迅速成了代表们的兴奋点,大家的热议中激荡着信心,充满着期待。
2014年,我省的改革全面播种、次第开花;“2015版”的任务书,承前启后、更上一层楼。
然而,纸上的蓝图,并不等于现实中的美景。再高明的运筹帷幄,没有千军万马去执行,也不可能决胜千里。改革亦如此。上面的政策若遇到“中梗阻”或是在“最后一公里”卡壳,不仅效力大减乃至全无,更会伤了民心、损了公信。“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是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所谓“关键”,是指攻克难点的关键,增强系统性、协同性的关键,确保质量和进度的关键。而这一切的实现,哪个不得靠省委、省政府与各地各部门的上下呼应、如臂使指?
改革没有坦途,越往前走,水位越深、险滩越多,也越考验智慧、勇气和担当。不得不说,目前,在一些干部中,不想改、不敢改、不会改的问题依然存在,虽然他们只是“一小撮”,但每个个体影响的却是其所辖之地的发展全局。长此以往,甚至会产生破窗效应。所以,必须通过健全机制、强化督查,特别是让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帮助基层政府和部门排排队、看看齐,牢牢地把干部的权力和责任、义务绑在一起,彻底摒弃等靠观望、畏首畏尾思想,杜绝瞻前顾后、亦步亦趋行为。
有人将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的关系形容为“针”与“线”,针不牵引,线无方向;线不纫针,难以成衣。新一轮振兴,使命在肩,每个人都应该增强改革的主动和自觉,以雷厉风行、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劲头儿“飞针走线”,钩绣出一个富庶、文明、幸福的大美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