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定期协商座谈会侧记

23.04.2015  02:32

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省政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定期协商座谈会侧记

  “要从根本上建立万贯家财不如薄技在身的意识。”“应给予民办高职院校一定的财政支持。”“建立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打破‘大锅饭’。”4月22日上午,部分省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在省政协今年第三次定期协商座谈会上对如何发展职业教育纷纷提出真知灼见。

  面对职业教育学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下降的趋势,贺伟委员认为,应以编制“十三五”规划为契机,重新划分高、中等教育的层次和类型,将一部分本科院校转到职业教育上,真正发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有的作用。王革委员建议,依托鞍山职教城打造辽宁现代化职教实验园区,以优质化办学引导学生选择职业教育。

  赵晓林委员认为,应建立技术工人终身教育机制。“大多数院校尚未把非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纳入其业务范围,使企业急需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高职院校应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职业技术人才。”杨晓健委员建议,借鉴台湾农业职业教育经验,重点以县域特色涉农产业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对农村应用技术、农业经纪人、经济合作组织中带头人的培训。

  姜立委员将目光投向民办职业教育,建议给予民办高校一定的财政投入,使民办学校具有平等的享受国家公共资源分配的权利。九三学社社员洪文秋也认为,应建立公办民办一视同仁的生均拨款制度,“目前民办学校没有补贴,在招生上难免处于劣势。”她同时建议组建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评估机构,制定评价体系,打破大锅饭局面,促进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提升。

  民进会员许立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上重学历、轻技能的现状,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对职业教育精英人才的宣传,提升一线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改变机关事业单位招录中唯学历论的现状,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