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根植社区 文明滋润家园

08.01.2016  09:54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类的精神家园。沈北新区在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区建设中,力求用文化为社区筑魂,将文化之根深植于千家万户。近三年来,通过确立文化主题,建设文化墙、文化雕塑、文化广场等文化标识,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沈阳北部百姓的幸福生活。

  ●时间:2015年12月23日

  ●地点:太湖社区

  ●人物:徐庆林白续云

  ●身份:社区居民

  退休干部白续云的女儿移民澳大利亚,他本可以长期留居国外,可他却常常想念在道义太湖社区的家,更想念社区里的“家人”。每年“五一”前后,他都会回沈,而这时,他家一楼花园里总是长着各种小菜,绿油油的,让他感到仿佛从未离开过这里。“白老每年去澳洲,都把钥匙留给邻居,让其照看。”社区书记白俊娇说,这是我们“善”文化主题社区里最平凡不过的事情。

  原来,太湖社区选取“善”文化作为主题传承是有源由的。据记载,道义原名道淤屯,因每年雨水连绵不断,河水泛滥、道淤泥泞而得名。清光绪年间,左宝贵将军驻奉天,领兵征北多次途经此地,便在此修桥筑路、排水疏淤,得以畅通。后来,百姓为了纪念他的善行义举,改“道淤屯”为“道义屯”。2007年,道义地区实施村屯改造,道义屯回迁至太湖社区。近十年来,太湖社区向善行善的美德一直传承,“善”文化便成为社区10000多户居民的精神支撑。

  “原以为城里人都互不说话,对门不来往,可在咱们社区,邻里乡亲关系很和睦,我和老白就是受益者。”徐庆林是昌图县的农民,儿子在太湖社区买房后将他接来照顾孙子。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和邻居处得像一家人似的。

  开春时,徐庆林还帮着白续云一起侍弄小菜园,长出的菜两家一起吃。“老白是大企业的退休干部,我是个农民,其实差距很大,可他从不嫌弃我,有时还开车带我去兜风。”徐庆林说,他每天都到老白家楼前楼后走走,每星期还给他家花浇一次水。

  在太湖社区,随处可见“善”文化标识,与人为善、明德至善的“善”文化正在悄然传播。社区开展的道德讲堂、书法摄影作品义卖……无不释放着善意、弘扬着善举、传递着真情。就在采访的当天,网络牵起了大洋彼岸的老白。社区副书记刘志忠联系上了到澳洲不久的白续云,向他报告了家里的平安,还叮嘱他明年早点回来,再给居民讲讲“孝道”。白续云高兴地一口答应:“澳洲虽好,我却感觉孤单,还是想念社区里的老哥们,还有那些文化故事。”

  【记者手记】2013年以来,沈北新区倡导丰富社区主题文化,建设我们的幸福家园,先后打造了福宁社区的“福文化”、烟台社区的“礼文化”、孟家台社区的“家文化”等10个百姓认可的文化社区,引领前行。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李莉、高志广

  通讯员王瑜

  编辑: zfw04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