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让我又成为一条好汉!”

11.10.2016  16:03

  “有了新农合,咱参合农民真心受益啊!”家住沈北新区的金德龙告诉记者,这几年,新农合报销比例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因此他终于下决心把困扰多年的股骨头坏死给治了,住院费用总共10余万元,而他个人仅花费1万多元。

  10月10日,记者驱车前往沈北新区石佛寺街道孟家社区。见到记者,金德龙兴奋地走上几步展示自己行动有多利索,“我才47岁,是家里的壮劳力啊,做完手术我又是一条好汉!”

  金德龙多年前因为外伤导致双侧股骨头受损,“偶尔会疼,疼了就吃点止疼药,忍忍就过去了。”金德龙说,以前和大多数村民一样,小病拖,大病忍,换股骨头这种昂贵的手术更是想都不敢想。金德龙给记者算了笔账:双侧股骨头置换术至少得花费10万元,而他和妻子靠家里的20亩地为生,好的光景年收入也就1万5千元左右。“这手术费不吃不喝也得10年才能攒出来,对任何一个农民家庭都是巨额开销,要不咋说想都不敢想呢。”

  年初开始,金德龙的股骨头疼痛加重,不得不住院治疗,“知道新农合报销比例一直在提高,但是真没有想到这么实惠,从2016年开始在乡镇卫生院住院,花费3000元以上可报销90%,而且不需要先行垫付,只要交付报销后的费用就可以了。我们这才安心地把手术做了。”在一旁一直咧嘴笑的金德龙妻子告诉记者,“头几年打听过手术费用,当时报销比例没有这么高,自己怎么也得花好几万呢,真承受不了。”

  在金德龙家采访时,不少村民围了过来,一位大娘说:“以前看见新农合筹资的都躲,合计是骗钱的吧,现在就怕错过筹资时间,生怕把俺们忘了,有个病啥的,还得新农合兜底啊!”

  沈北新区兴隆台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关峰介绍说,在他们卫生院,阑尾炎、疝气等外科手术都能做,比如阑尾炎手术报销后费用仅600多元,“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区”正在变成现实。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樊华

   新闻链接

   新农合补助标准“步步高”

  沈阳市从2005年起实行新农合制度,当时农民住院报销最高封顶线为3000元。

  2012年,全市新农合的筹资标准提高到290元,其中财政补助标准达到240元,全年累计报销封顶线可达12万元。

  2013年,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280元。

  2014年,全市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达到每人320元,个人缴费标准为90元。

  2015年,沈阳市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达到人均380元;农民个人缴费标准在2014年的基础上提高30元,个人缴费标准达到人均120元左右。

  2016年,沈阳市新农合参合农民达到209.22万人,参合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420元,较上年提高40元。

  (樊华)

  编辑: zfw04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