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以“大通关”助力中国经济“双中高”

24.03.2015  17:32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强和改进口岸工作,营造便利高效、公正透明的通关环境。

  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已步入第三个年头。而这两年间,“通关便利化”也一直是本届政府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重要思路,其表述也由“继续推进试点”、“全面推进”变为如今的“创新大通关协作机制,加快跨区域、跨部门大通关建设,推进全国一体化通关”。

  口岸部门的工作是否高效,与进出口货物的贸易成本直接相关。在此之前,冗杂的手续审批常常困扰着外贸企业,不仅“门难进”、“脸难看”,企业还要缴纳货物在口岸的许多港口费用。权力下放之后,非行政审批被取消,对于必要的审批承诺“办结时限”,使通关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政务公开使得审批程序更加透明,出口环节中的违规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被取缔,物流成本随之降低,为外贸企业的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发展不停步,改革不止步。作为服务者,政府还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为适宜的土壤。为此,此次常务会议中提出,通过优化口岸布局,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建立和完善通关管理和质量安全监管系统,为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提供宽松便捷的环境。

  有了好政策,关键在落实。加快大通关建设,在全国区域间、部门间形成协作并联,由“串联执法”转为“并联执法”,这样的改革并非易事。政策越往下走,越容易受到曲解、阻碍。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要想切实提高政府服务能力,打通改革推进的“最后一公里”,释放改革红利,还需持久的行动与落实。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