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路桥维修改造这107天 施工会遇到哪些难题?

16.03.2015  17:18

今日,备受关注的东北路桥维修改造工程将正式启动。维修改造工程中,如何规避拆桥过程中的安全和空气污染隐患?施工过程中会遭遇哪些技术难题?通过哪些手段尽量减少施工对周边交通的影响?昨日,记者探营正在做开工前最后准备的施工现场,就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寻找答案。

施工方式  分段切割  夜间吊运

记者从施工现场了解到,东北路桥维修改造的施工顺序主要由支撑、拆除、切割、吊装、新建几部分组成。首先,在东北路桥下搭设满堂红支架,在胜利路和高尔基路路上搭设临时门架支撑用于施工期间车辆正常通行。在16日桥梁封闭后,将组织施工机械对桥面附属设施进行拆除。将钢筋混凝土桥体切割成混凝土块,在夜间利用吊车和平板车将混凝土块吊离运走。桥梁拆除后,将立即转入新建桥梁施工建设。现场进行新建混凝土桥施工,包括支架、模板、钢筋绑扎、穿预应力钢绞线、混凝土浇筑等一系列工序。跨高尔基路段新建钢箱梁则在夜间封闭时间,利用吊车将已经制作好的钢箱梁分段,再一段一段吊到临时支撑上,通过焊接,使它们连接成一个整体。

新工艺  金刚石绳锯切割  噪音小无粉尘

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混凝土桥拆除是采用金刚石绳锯静力切割方式进行切割。金刚石绳锯切割是在液压马达驱动下,用金刚石绳索绕切割面高速运动研磨切割体,完成切割工作。切割是在液压马达驱动下进行的,不但操作安全方便,而且震动和噪音很小。切割过程中高速运转的金刚石绳索靠水冷却,并将研磨碎屑带走,不会造成粉尘污染。

据悉,此项技术在西部通道桥、解放路桥等桥梁拆除工程中已经得到应用,实践证明,具有高效、快捷、安全、环保的特点。

提前动手  将有效工期缩减至107天

由于拆桥施工需要高尔基路以南部分东北路始终持续封闭,如果拆桥后再进行桥下桩基础和墩柱施工,工程持续时间过长,对市民出行影响太大。为了节省施工时间,缓解交通压力,去年,在保持桥上和地面道路畅通的前提下,施工单位克服了桥下高度限制、空间、场地不足的困难,完成了桥下新建桥梁的桩基础和墩柱的施工。从胜利路开始到白云隧道全长822米的东北路,已经对部分地面道路完成了拓宽,从而保证施工期间车辆能够正常通行。施工期间,各道工序将科学地穿插进行,各专业班组实现平行同步流水作业,确保在107天有效工期内顺利完成施工。

据悉,此项工程完工后,东北路桥桥上桥下加起来车道数能达到10车道。届时,将极大地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有效缓解南滨隧道通车带来的交通压力。

施工期间,原胜利路上下桥匝道,因跨高尔基路钢箱梁拆除,将不能使用。工程结束后,将恢复使用。

链接·工程概况

现状东北路南端引桥宽9.5米,为双向2车道,从白云新村起桥,跨过胜利路,接入高尔基路钢箱梁,桥下地面道路双向4车道。本次工程,将原有高尔基路以南部分的东北路桥进行拆除,包括跨高尔基路钢箱梁。拆除后在原址新建一座16米宽的鱼腹式现浇混凝土箱梁,由原先的双向2车道加宽成双向4车道。在高尔基路上方新建一座45米长钢箱梁桥,接入新建的4车道主桥及胜利路上下桥匝道。同时,对此段全长822米的东北路由原先的双向4车道加宽到双向6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