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凌晨 最强闪电造访丹东
“一个响雷过后,大雨哗哗而下,雷声就像在我的头顶炸开一样,把我从梦中惊醒。”8月15日凌晨1点左右,家住永昌小学附近的王女士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这样一条微信。其实,这是我市众多市民的共同感受。
最强闪电为何“入侵”丹东
15日一点左右,丹东上空突然电闪雷鸣,紧跟着一场大雨如约而至。
“据闪电监测网显示,在15日凌晨一点半至5点之间,丹东市区、东港东部以及宽甸东南部发生短时强降雨和强雷电。”15日上午,气象专家孙连强受访说,这次强降雨和强雷电并伴有短时大风,雷电强度是我市今年入夏以来最强的闪电活动之一。
对于出现最强闪电的原因,孙连强说,我市出现分散性单点暴雨的主要原因是西风带冷槽东移过程中,与台风“罗莎”西北部的对流层中低层的东南气流输送来的暖湿气流相遇后,上述地区的空气达到深厚的对称不稳定条件,形成几个对流风暴垂直强烈发展,达到十几公里高,风暴顶端温度达到零下十几度,上下温差对比非常大。正负电子不断在风暴顶部和底部累积,电压达到极限后就强烈放电,击穿空气,形成雷声和闪电。这几个风暴单体陆续移过上述地区,雷电就连续不断经过上述地区,同时伴有短时强降雨。由于此次对流发展比较深厚,因此放电电流强,空气被击穿时的电光特别亮,声音特别大。强降雨和强雷电的覆盖范围包括凤城东部、宽甸南部、东港东部和丹东市区,主要集中在沿江地带,产生的短时强降雨最强位于宽甸虎山镇。
“雷电季”强对流天气频现
“丹东地区处于中纬度东亚季风区,属多雷区。”市雷电防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据市气象局人工观测站近30多年观测资料显示,结合近5年的闪电定位系统分析统计表明,丹东地区平均年雷电天数为30—50天左右,5—9月份出现较多,约占全年的85%。
雷灾破坏力不容小视
市雷电防护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短时强降雨和雷暴对外出作业人员影响较大,特别是高空作业人员雷雨天气应停止工作。雷电的破坏作用主要是雷电流引起的。它的危害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直击雷的作用,即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或设备上发生的强加热效应和电动力作用;二是雷电的二次作用,通常称为间接危害,即雷电流产生的静电感应作用和电磁脉冲辐射作用;三是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所产生的雷电波沿着金属导体、管路,特别是沿着天线或架空电线将电流引入室内。
市民做好安全防范
“夏季强对流天气增多,市民应注意防范。”市雷电防护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雷雨天气发生时,应躲入有防雷装置保护的建筑物内,不宜骑摩托车、自行车。打雷时切忌狂奔,应抱头蹲地,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高耸、孤立的物体;在室内应关闭窗户、切断电源、严禁打有线电话;在室内不得洗澡,特别是在装有太阳能热水器的室内严禁洗澡。
“工人在水面或水陆交界处施工时,如发生雷电天气,应立刻停止作业,并摘除身上的金属物品。开汽车上路时应关紧车门车窗。”工作人员表示,如不幸被雷击,伤者应就地平卧,松解衣扣、腰带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易燃易爆危险场所、通信设施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和民用住宅小区等,都应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实行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制度。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邢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