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图法院李晓龙法官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06.05.2015  12:49
        近日,昌图法院三江口法庭庭长李晓龙被铁岭市总工会推荐并评为201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今年铁岭市共评选了5名全国劳模及先进工作者。在参加了铁岭市委书记吴野松出席的铁岭市的欢送仪式后,李晓龙庭长于4月26日赴北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28日在北京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受到表彰。

        出生在农民家庭的李晓龙,骨子里刻着农民的正直、纯朴和勤奋。多年来他审结的几千件案件,无一申诉、无一上访、无一投诉、无一错案。他扎根在辽北最偏远的小镇,牢固树立“民事无小事”的理念,以办案的高效率、高质量为宗旨,化解了大量矛盾。曾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授予全国法院指导基层调解组织工作先进个人,被省高院授予“十大杰出法官”、“十大杰出调解能手”、优秀法官,被市政法委授予十大“优秀政法干警”,201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法官”,被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18岁那年,刻苦学习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连陆军学校。1984年,南疆燃起战火,正值毕业前夕的他毅然放弃了唾手可得的优越工作,向沈阳军区党委和大连陆军学校党委递上血书,要求到前线去。在战火纷飞的猫耳洞,他戍边守卡,哪里危险到哪里。圆满的完成了实习任务,受到了所在部队的好评。1996年,李晓龙从部队转业回家乡,到昌图县人民法院工作。1999年李晓龙通过了号称“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试,成为全市唯一一个通过司法考试的军转干部,并于2000年7月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披上了神圣的法袍,2003年12月,李晓龙被任命为审判员。2007年通过竞聘,李晓龙担任了三江口法庭庭长的职务。

        长期的法庭工作,使李晓龙认识到,调解是消除双方积怨、化解矛盾纠纷的一种有效办案方式,虽然调解费时费力,但能化解矛盾,减轻诉累,达到“案结事了”的目的。为此,对每一起案件,李晓龙都做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法官应具备的“望、闻、问、切”基本功底及六种调解方法。所谓“”,即观察当事人的表情和言谈举止,把握好有利的调解时机;“”即多听当事人陈述案情和意见,了解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及争议的焦点;“”即询问当事人有关案情,明确各自的责任是非;“”即根据当地和当事人的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力求把矛盾化解到“”位置。2012年,李晓龙组建了全省首个“郭明义爱心团队三江口爱心调解志愿队”,该团队与落实大调解格局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法庭、乡镇场司法工作人员为主,逐步吸纳党委、人大、政府、工会、妇联、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善于调解、愿为和谐社会做贡献的有识之士的加入,确保在群众发生矛盾纠纷时,爱心调解志愿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出现,利用充分了解当地社情民意的优势,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于老百姓来说,“爱心调解”具有解决纠纷周期短、见效快、效果好的优势,一改往日因打官司而耽误农时、影响工作的情况,避免了“一场官司十年仇”的尴尬局面。

        基层法庭处理的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正是这些生活琐事关系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关系到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壮大,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李晓龙牢固树立“民事无小事”的理念,在审判工作中以高效率、高质量践行着一个人民法官司法为民的宗旨。昌图县的公务员人均月工资2000多元,生活很清贫。李晓龙家住的是地房,屋里没有高档的家电,也没有什么积蓄。但他从不利用手中的审判权牟取私利。他深知: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称不平伤的是顾客的心,天平不平伤的是百姓的心。他宁愿用自己的清贫,换来当事人对人民法官的信赖。在长期的审判实践中,他推辞了当事人以各种名目送来的礼物与现金。“公生明,廉生威”,与李晓龙打过交道的人都能感受到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威严。面对金钱、亲情和友情与法律的碰撞,他恪守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官的原则,坚持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来约束自己,坚守法官的职业操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法律的神圣与威严。

(作者单位:铁岭市昌图县人民法院)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