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芭舞剧《二泉映月》全国巡演25场

19.02.2016  16:02

  2月16日,春节后上班伊始,辽宁芭蕾舞团就紧锣密鼓地开始排练原创经典芭蕾舞剧《二泉映月》。在排练场,演员们精准地完成一个个优美的舞蹈动作。

  据辽宁芭蕾舞团团长曲滋娇介绍,3月6日,该剧将应邀进行全国巡演,历时44天,跨越10省,在15个城市巡演25场。辽芭此次重新排演该剧,演员阵容强大,80后、90后以及00后优秀演员全部上阵,使得这部舞剧焕发出青春光彩。为了方便巡演,该剧舞台布景进行了简化,舞美不再奢华,凸现了《二泉映月》这部舞剧清雅唯美的艺术风格。

  3月6日,《二泉映月》将在沈阳拉开巡演帷幕,首场演出将在辽宁大剧院进行。随后,《二泉映月》演职人员将赴河北、河南、云南、四川、陕西、广西等省自治区巡演。舞剧《二泉映月》根据同名二胡名曲提供的音乐形象,生动演绎了民间二胡艺人的传奇故事,该剧细腻精美,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被誉为中国芭蕾舞剧里程碑式作品。幽咽婉转、如泣如诉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经过辽宁芭蕾舞团的倾情演绎,不仅完成了从听觉艺术向视觉艺术的巧妙转换,而且推进了芭蕾中国学派前进的步伐。舞剧《二泉映月》曾在国内外巡演,并多次荣获国家级舞蹈大奖。

  将西方芭蕾艺术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一直是中国芭蕾界的一个课题,芭蕾舞剧《二泉映月》为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芭蕾这种浸透着西方审美观念的艺术中,中国芭蕾舞剧创作的难点在于风格的“民族化”与结构的“戏剧性”。从题材选择、风格构成到艺术质感、文化氛围来看,《二泉映月》均体现出“芭蕾体融合民族魂”的艺术特征。《二泉映月》除了在舞蹈技巧方面将芭蕾下肢技术技巧与中国舞上肢的韵律巧妙融合,还营造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典型的中国文化氛围。芭蕾程式的开、绷、直与中国舞蹈的含、曲、拧是“飞向天空”与“拥抱大地”两种呈相反力量的舞蹈形态,因此二者融合的难度可想而知。《二泉映月》第二幕的女子伞舞与第三幕的山泉舞都极具民族特色,这种民族民间舞蹈语汇的运用与芭蕾程式化规范的巧妙融合,可谓匠心独具。曲滋娇表示,只有把民族艺术风格、文化内涵与芭蕾固有的程式美结合起来,才能使中国芭蕾舞剧产生动人心魄的魅力。

沈阳市和平区打造沈水之阳文旅创意产业带
  6月6日,在和平区文旅局指导下,辽宁频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6月11日开幕
  辽沈晚报记者王琳报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开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