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承载量达80% 不得再售票
国家旅游局下发《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4月1日实施
本报讯(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杨晓明)元旦期间,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件,让公众再次对公共场所的承载量引发关注。
日前,国家旅游局下发《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以下简称《导则》),要求各大景区核算出游客最大承载量,并制定游客流量控制预案。该《导则》将于4月1日起实施。
游客达80%最大承载量 启动应急预案
《导则》对景区出现大客流的预警做了规范要求。景区内旅游者数量达到最大承载量80%时,应向社会公告并同时向当地政府报告,并在当地政府指挥、指导、协助下,配合景区主管部门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同时,景区自身要立即停止售票,并对外发布提示。
景区客流达到最大承载量需要疏散客流。《导则》指出,一旦启动应急预案,地方政府组织所有相关部门,重点是交通与公安部门,构建一级指挥调度系统,对通往景区的外围道路入口和主要集散中心(地)进行流量监控,在景区外部进行引导、分流和截流。
根据《导则》,景区将逐步推进旅游者流量监测常态化,采用门禁票务系统、景点实时监控系统等技术手段,还应针对节假日及大型活动制订相应旅游者流量控制预案。
《导则》给出明确测算方法和公式 统一承载量算法
此次,《导则》给出明确的测算方法和公式,供各景区参考使用。比如,八达岭长城核心景区空间承载指标为1~1.1m2/人;故宫博物院核心景区空间承载指标为0.8~3m2/人……
“《导则》给出的测算方法和公式更为细致,更能精确的推进游客的流量监测。”我省一位负责景区管理的人士说,在新《旅游法》推出时就有明确规定,景区最大承载量由景区主管部门核定。但景区的主管部门很复杂,比如风景名胜区的主管部门主要是住建部门;博物院、文物古迹场所等的主管部门主要是文物部门;森林公园性质的景区主管部门主要是林业部门;地质公园之类的则主要是国土部门,也有的景区直接由当地政府管理。此次,公布承载公式,可以让多个部门的计算方法更有统一依据。
据记者采访我省旅游部门以及几家旅游景点景区采访得知,我省景区一直有景区流量控制的规定,景区在申报时都有最大承载量。
据了解,景区承载量数据并非准确。因为,承载量的真正意义是指景区在一个时间点上的游客容量,而不是一天可以接待的游客总量。有的景区对日接待量和最大承载量有所混淆。即便有统计的这个“时间点上的游客容量”也是景区根据以往高峰点的游客数量测算得出的。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比如有门禁卡的景区,在重大节日时,对人流的调流可能依照门禁卡的数据,但出去的游客并没有统计,所以,真正在景区的游客数量并不准确。目前,多数景区采取的是根据景区不同特点,通过不同的方式合理控制客流量,在某些区域安排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引导游客,提供咨询和应急处理,保障游客安全游览。在游客多的时候会提醒游客已经饱和。
省旅游部门:我省景区正处于淡季,春节等基本不会超负荷
记者从省旅游部门了解到,我省的景区在“五一”、“十一”等假期都会制定“应急预案”,春节期间的接待预案正在制定中。目前,我省的景区处于淡季,春节等假日期间人会比平时多,但基本也不会超负荷。
省市旅游部门已经着手研究各大景区承载量的统计工作,而且,将根据国家旅游局出台的标准,将联合相关部门一起研究,针对本地各大景区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细则,有望在春节后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