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便民 和谐社区就是这个样
4月8日,沈阳市召开“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会上提出了《和谐社区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制定了沈阳市和谐社区建设的日程表:2015年底,70%的城乡社区建成和谐社区;2017年,90%的城乡社区建成和谐社区。
对于和谐社区里的居民生活,“实施方案”描绘出如下图景:
基础设施
今年完成社区公共用房改造 目前,沈阳市有872个城镇社区,公共用房尚未达标的有139个。沈阳市在今年内,将通过置换、扩建、购置等方式,全面完成社区公共用房改造任务。
市政府要求,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全市99个公共用房在二楼以上的社区应安装外挂电梯等无障碍设施。
便民服务
构建“10分钟便民服务圈”
构建“10分钟便民服务圈”,完善社区商业网点配置。同时,鼓励金融企业在社区开办网店,提供存取款、代缴代扣、小额贷款、金融咨询等便民服务。
发展社区健康服务,促进“医养结合”。2015年全市建设10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居家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服务。2017年,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不低于30张。
公共服务
社区“去行政化”首推就业
推进社区“去行政化”,2015年已建设达标社区全面实行“一口式受理、全科式服务、开放式办公”的服务模式,2017年全面铺开。
将就业服务放在社区社会保障工作首位,今年首先实现市级网络与区、街、社区三级网络全面对接就业、创业、失业登记等信息。
重点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实现“小病治在社区,大病养在社区”。完善社区文体设施,打造社区文化“一区一品”,构建城市15分钟文化圈。
社区信息化
利用互联网打造“智慧社区”
通过“互联网+社区”,将社区信息化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智慧社区”。
2015年年内,搭建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并上线运行,将政务事项电子审批、社区便民服务、市民诉求、社区电子台账和绩效数据评估与统计分析等功能整合到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中,为“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服务模式提供支撑。
2017年,初步建成市、区、街、社区四级信息服务网络,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妥善解决”。通过搭建市级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市本级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将政府部门公共服务职能向社区延伸,实现社区公共服务事项的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和全区域通办。
互助服务
每10名居民就有一名志愿者
积极发展社区党员、居民成为志愿者,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社区志愿者注册人数不低于社区常住人口10%。每个社区至少建立2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伍,有5个以上志愿者服务项目。
鼓励驻社区单位向居民开放内部食堂、浴室、文体和科教设施,其中区属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率达到100%。
居民自治
社区错时上下班,节假日轮休
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拓宽城乡居民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渠道,推进社区事务公开,建立健全各项民主、监督制度,2015年社区公开栏设置达到100%。
在社区实行错时上下班、全日值班、节假日轮休等便民服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