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后沈阳故宫为何无积水

22.07.2016  09:38
-->

  昨天一场暴雨过后,沈阳故宫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沈阳故宫地面没有出现积水情况。这主要是明排和暗排双保险的排水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沈阳故宫又特别加强了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增添了一道新的明排系统,因此,面对这次大暴雨,古今排水系统又一次承受住了重大考验。

   清代的排水口三年前被发现

  沈阳故宫西路的保极宫,是乾隆东巡时居住过的宫殿。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积水情况,成了最让人挠头的地方之一。在故宫西路还有个戏台,连通扮戏房,东西两侧各有宽廊十余间,南北两端分别与嘉荫堂、扮戏房的山墙相接,构成一个围绕戏台的封闭天井。这里也很容易积水。

  沈阳故宫副院长李声能介绍,这个戏台自道光九年(1829年)以后,就再没有使用过。“每次下雨,戏台环廊和保极宫的院子都会形成积水。”为此,三年前沈阳故宫开始了一项大规模的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工程。结果有了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发现,在地下找到了一个清代排水口,约有碗口大小,在一侧基石墙的下角。因为在历代修缮过程中,地表都被不断加高,使得原本显露在外边墙上的这个出水口被覆盖了。这个发现,让保极宫、封闭天井这两处古建筑积水之谜解开了。同时也从根本上解决了排水问题。

   沈阳故宫的水排到哪儿去了

  记者了解到,当下大雨后,落在凤凰楼台上五宫的雨水,都汇集到四周的明排“更道”内,再通过专设的排水管道,排向凤凰楼台下四周。在台下铺有暗排地下沟渠,再将雨水排向故宫之外的道路排水沟。尽管沈阳故宫的地面远远低于周围路面,但故宫内却一直不积水。这是很让人称奇的。

  沈阳故宫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它在设计之初,就采用了明排和暗排相结合的排水系统。故宫当时是建在沈阳最高处,而且明显高于周围地面。内部是北高南低,每一重宫殿院落都要比南侧院落高约二三十厘米。雨水会直接排向南侧地面,李声能说,经过测算,当时沈阳故宫的暗排水口彼此之间的坡度约是3%。这样就保证了水流从高处往下流淌,并最终进入沈阳路。当时,沈阳路两侧就设有排水沟。

  据了解,由于方城地区周边市政建设频繁,不断铺路,每一次路面都被垫高,致使方城周边也越来越高。经过认真测量,今天的沈阳故宫大政殿所在的东院比外面低了90厘米,西院则低110厘米,整个沈阳故宫平均比外面低一米左右。然而,古今排水系统相互配合,保证了沈阳故宫不被水淹。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 陈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