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矿业产权有序退出 本溪清理保护区内矿业权为生态让路
连日来,一场覆盖本溪市各保护区的矿业权清理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只要是保护区内的矿业产权,无论是归属市级、还是县级,一律要纳入保护区范围底图框架和全市保护区内矿业权清单,全部为生态让路。11月底之前,清理工作要如期收尾。
本溪市不仅是辽宁重要的资源城市,还是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历史上,由于长期采矿造成能源消耗,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溪旅游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本溪通过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坚持不懈打环保攻坚战,终于打破了钢铁煤矿唱主角的二元结构,形成了医药、旅游、生态等五大产业齐头并进的多元发展格局。本溪给五大产业发展定下的基调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文明建设。
目前,本溪拥有市级、县级风景名胜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区6类保护区。全市共有市、县两级保护区66处,其中水源地保护区两处,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区64处。
此次矿业权清理工作正是坚守生态安全底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为确保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顺利完成矿业权清理工作,本溪市政府成立了保护区内矿业权清理工作领导小组,下发《本溪市各级各类保护区内矿业权清理工作实施方案》,本溪市国土资源局作为该项工作的牵头单位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按照统一数据标准,绘制出市、县级各类保护区的范围底图,对全市矿业权进行全面清查,摸清底数、分类梳理,形成全市保护区内矿业权清单,并将对保护区内矿业权分类提出清理处置政策标准,制定矿业权分类处置方案。通过全面清理分类处置,最终实现各类保护区内矿业权依法稳妥有序退出,并确保新设矿业权不再进入保护区,切实推动绿色发展。
据本溪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吕彦明介绍,下一步,本溪市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新确立的矿业权一律不得进入各类自然保护区,推动各类保护区内已有矿业权平稳有序退出,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