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县“飞地经济”建设今年首战告捷
朝阳县“飞地经济”建设今年首战告捷
实施“飞地项目”17个,总投资18.69亿元
朝阳县古山子镇引来的“鑫巨龙数控机床”项目已经投入生产。赵越摄
本报讯进入4月中旬,朝阳县“飞地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在柳城经济开发区标准化厂房内,由朝阳县古山子镇引来的“鑫巨龙数控机床”项目正在开工生产;波罗赤镇招商引资的“户外休闲用品编藤制造项目”也已开工生产;1.5亿元的“北京新发地百万头生猪深加工项目”在羊山镇落地……
朝阳县以“六个动”发展“飞地经济”,服务“161”重点工程,新年“飞地项目”建设首战告捷。截至目前,全县共实施“飞地项目”17个,总投资18.69亿元。
朝阳县以“五个一工程”特别是经济开发区为“飞地项目”承接平台,主攻京津冀。2018年,全县落地项目22个,签约项目29个。2019年,全县计划完成落地项目40个,签约项目50个,每个乡镇至少完成落地项目1个;预计开工项目11个,总投资14.22亿元;新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4.47亿元。全县28个乡、镇、场、街道中,有11个实施了“飞地项目”。在实际工作中,朝阳县重点做到“六个动”,大力推进“飞地经济”高标准发展。
以上率下带动。形成全县上下大抓“飞地经济”的浓厚氛围。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乡镇包扶机制,设立主攻京津冀招商微信群和“第一书记”招商微信群,通报“飞地经济”进展,部署推进以“飞地经济”为主的招商工作。对促进“飞地项目”进行细化、量化、标化,要求每个乡、镇、街道每年至少引进1个至2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入驻经济开发区,引进1至2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入驻农产品加工园区。
制定政策调动。根据工作成效调整干部任用。一方面,细化“飞地经济”鼓励政策,完善“分灶吃饭”财政体制,对引入项目有重大贡献人员给予奖励,提升各乡镇积极性;另一方面,坚持把“飞地经济”作为绩效考核“一票否决”项目,坚决杜绝干好干坏一个样,对工作成效明显的提拔重用,对工作成效不大、招商积极性不高的直接调整。
规划平台拉动。实现功能、类别一致的项目统一落户。朝阳县结合县情规划了5.94平方公里的飞地经济(扶贫)产业园。其中,3.8平方公里在柳城经济开发区(省级)范围内,主导产业为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建筑及新材料、农产品加工;2.14平方公里在服务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高新技术、电子信息、服装加工。通过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成等合作机制实现统一落户。
要素保证推动。为承接乡镇“飞地项目”搭建优质平台。开发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土地、电力和产业布局统筹管理,形成政府总牵、乡镇引项目、园区落项目、部门作保障的“飞地经济”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已投入供电、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000余万元。
互相融合牵动。为县域经济稳增长提供坚实保障。朝阳县坚持把“飞地经济”与京津冀招商、老企业转型升级、“大学进园区进企业”等工作深度融合,把盘活僵尸企业和促进停产企业恢复生产、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等都纳入到“飞地经济”内容之中,做到同频共振、优势互补,既保证增量,又盘活存量。
营造环境促动。全面实现无缝对接。朝阳县在开发区成立审批局、财政局,设立国土、安监、环保分局,对飞地园区实行封闭管理。建立乡镇抓招商抓引进、开发区抓服务抓落地机制,实行“项目管家”制度,对“飞地入园”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精简审批要件和时限,为“飞地经济”项目高效实施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努力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目标,不断开创“飞地经济”发展新局面。
(责任编辑:冯庆洋) 作者:赵越 冯建波 张辉